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

2021年05月13日 11:27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13日电 5月11日上午,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专业委员会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太原举行。会议由太原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郭海霞主持。原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田保民、太原市互联网网络安全中心主任杨宁、太原市互联网协会顾问(原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俊清、太原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郭海霞、太原市互联网协会副会长韩虎,以及各专委会主任和秘书长出席本次会议,深度探讨未来融媒体中心的发展。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合影 张浩摄

  会议首先由太原市互联网协会会长杨宁宣读批复,宣布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并与原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田保民一起为融媒体中心授牌。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会长杨宁(左二)与原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田保民(右二) 为融媒体中心授牌,融媒体中心主任董珉(右一)、融媒体中心秘书长(左一) 张浩 摄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顾问(原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俊清指出,融媒体中心未来责任重大,就如何推进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建设和发展,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第一,应拓展资源合作,“借船出海”聚合优势推动协同发展。将融媒体中心作为平台,拓展内外部、横向纵向的资源合作,建立信息联盟,开展治理数据的共享与合作等,通过资源互用、共用,从而不断提升融合效果。

  第二,应从内容突破、人才突破、效益突破上下功夫。面对多元载体,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应借助短视频、移动直播、微动画等各种新媒体方式,转变内容生产思路,不断推出原创融媒产品。在人员组织方面,着力推动培训、评估、应用为一体的人员能力提升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全媒体人才培训,推动人员从意识、观念、思维、行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转型。

  在机制人才的基础上,要紧抓市场机制,扩展和延伸融媒体的概念范围,转变盈利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在新闻+服务+商务+政务上有所突破。

  第三,应找准用户需求,开展社区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应不断拓展功能和视野,应将“融媒体中心”的定位提高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既要强化媒体和信息传播能力,也要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

  第四,应优化管理水平,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媒体融合是一项从上到下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者从战略、管理、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谋划,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融媒体建设的程度和媒体融合的效果。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应从采编、宣传、报道、内容制作、绩效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管理能力,提升融合质量与融合效率;应坚持地方特色,放眼全国的同时,更要立足地方,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新媒体“新、快、亮”等特点,打造内容精品、文化精品,打响市场品牌,扩大影响力。

  随后,太原市互联网协会融媒体中心主任董珉,对融媒体中心的筹备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发表讲话。提出以后要做好线上线下媒体整合,全方面立体式服务客户。会议中与各专业委员会主任互相交流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太原市互联网协会副会长韩虎强调,融媒体中心要利用媒介载体,把媒体、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用户”与“服务”为基本点,借助传统媒体的共性力、自媒体的宣传力、新媒体裂变力,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原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田保民总结发言,对融媒体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要加强政治学习,尤其对十九大和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融媒体工作精神的学习。第二,做好行业的自律、督办,规范市场营销环境。第三,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第四,做好创新合作。除扩大互联网协会内部互动外,要与其它各商会学习互动,在全省同行中起到帅先作用。未来几年实现与北上广发达城市合作,为山西的转型工作做好服务。(完)(吴萌)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