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金融知识普及月 | 医保卡外借,可能买不了保险!

金融知识普及月 | 医保卡外借,可能买不了保险!

2021年09月24日 11:01 - 来源:中国平安

  在现实生活中,医保卡外借(别人用我们的医保卡进行买药、就诊等)真的是个挺普遍的现象。

  比如:家里老人没有医保卡,用我们的医保卡去刷点药、看个门诊啥的。

  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没注意到,这种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其实给自己的生活埋下了不少隐患。

  案例重现

  最近,小张就遇到了麻烦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准备给自己投保重疾保险计划,不想却收到了保险公司的健康函,小张很看重这份保险,赶紧咨询保险公司。

  客服人员: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小张:我的保险怎么回事呢?我身体一直很健康,为什么公司要求我去体检不给我直接成功投保呀?

  客服人员:先生您好,因为核保查询到您在今年年初有关于乙肝的医院就诊记录,所以公司在承保之前需要客户先行体检的。

  原来,几个月前,小张的父亲患有乙肝一直身体不适,小张便陪同父亲前往医院检查,刚好父亲的医保卡损坏无法使用,小张便用自己的医保卡给父亲挂号以及付费,因此,保险公司要求小张提供相关材料并体检。

  小张赶紧提供了父亲既往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并配合保险公司进行体检,因

  考虑到小张有外借医保卡行为,存在医疗险理赔的风险,最终,经保险公司审核,重疾险标体通过,医疗险拒保。

  由此可见,外借个人医保卡,后果真的很严重!

  医保卡外借,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都知道,医保卡上有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照片、社保编号等重要信息,换句话说,医保卡相当于我们的另外一个“身份证”,如果借给别人使用了,就算不是自己本人,那么相应的使用记录,也依旧会记录在个人名下。

  1、医保卡外借属于违法行为

  我们的医保卡账户,一般分别两部分:

  ·70%,进入医保统筹账户,由医保基金统一调配

  ·30%,进入医保个人账户,属于个人,可用于在药店买药或支付门诊费用等

  《社会保险法》第88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另外,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41条规定,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就医、购药,并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将面临以下处罚:

  ·暂停个人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

  ·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用自己的医保卡的钱,给家人买药,用的是个人账户的钱,这并不构成违法,也算不上骗保。但如果将医保卡外借给他人就医用统筹账户的钱支付,则性质相当于骗保,属于违法行为。

  所以,医保卡千万不能随意外借给他人使用,以免得不偿失。

  2、影响商业保险的核保和理赔

  ·关于核保

  保险公司规定,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前需进行健康告知,如果长期且频繁的购药,并且未能提供相关病历资料、也不能自证清白的话,保险公司在审核投保资料时,会认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可能会拒保。

  ·关于理赔

  医保卡的就诊记录是保险公司理赔的重要凭证。保险公司在收到客户的理赔申请后,一般会调查客户的门诊及住院记录。如果将医保卡外借他人,刚好他人患有影响保单承保的既往病史的话,那么保险公司就会判定你为“带病投保”,或者“未如实告知”,从而影响理赔申请。

  医保卡外借过,该怎么买保险?

  想买商业保险,但医保卡之前外借过,怎么办呢?

  由于医保卡借用的个案差异大,具体案件还需具体分析,例如,把医保卡外借给他人就诊,那么别人的就诊记录也会相应的算在自己名下,如果是感冒一类小毛病,一般不会影响投保,但如果刚好是保险公司健康告知中提到的疾病,就

  可能会影响投保;另外,如果将医保卡外借给他人住院治疗,若其病史诊断不明确或疾病风险严重的话,保险公司审核评估后就可能会拒保。

  因此,医保卡外借过他人使用的,建议投保时一定如实告知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并提供相关就诊材料、证明材料等,保险公司会结合资料收集情况正常评估风险,经保险公司审核后,符合投保条件的,还是可以继续投保的。

  另外,如果保单已承保,则建议尽快前往保险公司做补充告知,由保险公司重新审核,以免自己白白交了多年保费,但患病时却无法申请理赔。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