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日电(杨佩佩)记者2月28日从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初步构建起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提供一揽子力度空前的“政策大礼包”,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肇伟表示,“1+1+8+1”政策体系是山西“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施工图,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关切出发,力求通过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政策创新,为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1+8+1”政策体系中,包括金融、财税、用地、环境能耗容量、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等6大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78条政策措施。还有农业、制造业、文旅、商贸物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城市烟火气集聚区等8个行业领域内市场主体倍增的专项实施方案。
李肇伟介绍,全面梳理兄弟省份各类先进做法,结合省内实际嫁接转化,为山西市场主体发展提供“集成式”服务,企业开办0.5天同步免费办结、涉企经营许可承诺办理、“十一税合一”“房证同交”等政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次发放“政策大礼包”力度空前,在信贷担保、税费奖补、创业就业、产业集聚、科技研发、普惠金融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扶持,初步测算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有关专项资金安排达43亿元。
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是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要素保障的重要内容,服务好全省小微、“三农”、个体工商户等广大市场主体,是金融的职责所在。
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潘跃飞提出,与全国及沿海省市、中部省份相比,山西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小、占比低、增速慢、成本高,融资作用不充分,信用贷款还存在贷款难、续贷难、担保难等问题。
为此,山西明确“两增”目标,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增速达到30%以上,地方法人银行年增速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并从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加强重点领域融资、强化机制保障等三方面制定共14条“硬核举措”,重点惠及广大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