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3日电 题:后小河小学抗疫微镜头:从三尺讲台到防“疫”前线
作者 范丽芳 杨静
23日,是阎文林由学校职工变身“大白”的第10天,着防护服一次性可耐时间,从一开始的2个小时延长到4个小时。今天,他的任务是为管控区居民发放新冠自测抗原试剂,7点30分持续到12点,“下午的任务是为居民送菜”。

54岁的阎文林是山西省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后勤老师,学校附近的杏花岭区精营西街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包括他在内的10名教育系统工作者组成志愿服务突击队,支援封控管控区战“疫”第一线。
全副武装,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酒店已是凌晨3点,14日,阎文林作为志愿者工作的第一天,过得充实。
阎文林所负责的小区是封控区内最大的一个高层小区,6名志愿者服务2个小区的392户800多名居民。白天,挨家挨户进行人员登记、情况摸排、抗原筛查,帮助老年人操作手机、投喂无人照看的小动物;晚上,手提肩扛,将米面油送到被隔离居民家中,安抚大家情绪;深夜,又一批防疫物资送达,阎文林蹲在马路边,一包包扫描、一袋袋清点……
管控区一名70多岁老人需要定期做透析,老伴年纪大,推轮椅吃力,且由于疫情管控,离医院较近的小区北门关闭。得知情况的阎文林上门将老人搀扶下楼,一路护送至小区南门,交接给联系好的医护人员,“事情没有大小,能帮助到别人就很欣慰。”
清明假期后,因疫情原因,太原市各中小学暂缓返校。在完成每日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后小河小学还有很多像阎文林这样的老师,加入到防“疫”前线。
尤其是4月13日,杏花岭区进行交通管控、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以来,作为管控区附近的小学,后小河教育集团教职工全员行动,积极配合社区搭建检测点,挨家挨户通知居民,顺利完成现场采集的前期准备及采集过程中的秩序引导工作,确保学校对接的六个社区居民核酸检测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身穿“志愿红”,他们对社区防疫物资、出入场所进行扫码登记、巡查值守、摸排记录、维持秩序;身着防护服的“天使白”,他们采集居民信息,为大家进行核算检测,关爱行动不便人群,主动上门进行检测服务……
临近退休的老党员吴波,以及段秀玲、崔霞、陈立新、田燕、康慧峰等老师,一次次穿起防护服,拿起大喇叭,冲在全员核酸检测的第一线;做完手术不久的党员白月玲老师穿起“大白”,坚守在维护检测秩序的最前沿;副校长曹建红家人生病住院,核酸检测一声号令,她坚定地说:“我能行!”
家住在尖草坪区的许多老师骑自行车九公里赶回学校,听从安排;樊建军膝盖受伤,一瘸一拐仍然坚持投身抗疫一线;身处管控区的康净海、周佳贤主动联系社区,变身志愿者,协助完成全员核酸服务;仝广宇叫上家属一起当志愿者,协助完成抗原筛查;还有十几位老师纷纷报名,成为小河“硬核担当”第二梯队。

育人为师,战“疫”为士。正如后小河教育集团校长孟丽在《致小河教师的一封信》中所说,“我们放下书本,身披战衣,成为最美志愿者;我们肩负使命,笃定前行,成为平安守护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