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2022年中国民宿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住宿市场规模达到1901.8亿元左右,而民宿在线交易规模仅达277.2亿元,只占总交易额的14.2%。数据预测,民宿市场未来五年内将至少有6到8倍增长空间,预计到2020年,全国民宿市场能达到500亿元规模。第一,民宿可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强大助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整体产业链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创新,提升乡村的存续价值。第二,民宿满足了当代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新需求,符合游客自由体验的感观享受。第三,民宿发展有利于发掘和保护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生态,重塑乡村的魅力和提升乡村的文化竞争力。第四,民宿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城市功能疏解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向外拓展和延伸城市功能。第五,从经济角度来看,民宿的发展能极大增加财政税收,尤其高端民宿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效益更是巨大。纵观我省民宿发展现状,尤其与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备,缺乏规划引导;品牌意识不强、精品特色民宿不足;经营水准参差不齐,整体服务品质与水准有待提高:地域文化挖掘不深,个性彰显不足等问题。为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乡村民宿旅游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推动我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议省政府根据我省旅游产业的总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民宿产业的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我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之中。将我省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产业资源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我省民宿产业的发展地位,合理布局。建议规划民宿发展板块。以临汾为主发展寻祖民宿;以平遥为主发展古城民宿;以五台山为主发展佛教民宿等。
二、出台省级层面的民宿发展法规或指导意见,为民宿产业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把控民宿市场准入边界,从民宿的概念界定、范围、规模、建设条件(建筑设施、消防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设定全省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避免“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标准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三、引导鼓励发展特色精品民宿。加大指导民宿因地制宜发展,善用民居资源,融入山水特色,充分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精心设计打造内容多元、主题鲜明的我省特色民宿品牌。例如可打造非遗品牌民宿、山水融合品牌民宿、农旅结合品牌民宿、体育+旅游品牌民宿等,让民宿产业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新名片。
四、加大民宿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针对民宿产业特征推出“互联网+"体验式营销模式,策划民宿文案,利用微电影、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加以推广。根据新兴年轻群体的喜好打造民宿,在民宿产业设计规划中要融入年轻元素,如提供图书角、路演台、咖啡吧等年轻人聚会平台,配置年轻人喜爱的设备设施,如电玩、吉他等;同时组织动漫比赛、音乐节、写生绘画、游戏竞赛等活动积攒民宿人气,助力我省民宿快速发展。
五、加大民宿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民宿主人是民宿产品开发和服务营造的特色之源,也因此成为民宿扩张和拓展最大的瓶颈。建议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民宿经营人才为目标,建设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数量充足的实用人才队伍。可依托我省职业学校,开设“民宿管家”方向专业班,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通过服务、管理、人文艺术等理论教学和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高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民宿管家”专业人才。
六、推进行业自律,激发民宿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组建民宿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凝聚发展合力。组织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引领民宿转型升级,开展民宿信息统一发布工作,将全省民宿的地点、配套设施、联系方式等信息,纳入地方的政务信息网、公众旅游网,打造我省民宿百度地图、官方微博和手机APP信息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直接、便捷、权威性的民宿旅游信息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