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21日电 (任丽娜) “我们要下大力气、花大代价、多措并举、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构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打造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成长之地和成就之地,赋能创新发展,助力‘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加快实现。” 20日,山西省长治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苏良在长治高新区人才工作会上如是说。

长治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继太原高新区后山西省第二家国家高新区,同时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探索出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近年来,长治高新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大人才投入,持续完善人才政策,特别是2021年以来,积极推进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进一步畅通了与国内知名高校对接合作的大通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人才引进成效明显。长治高新区先后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0余名、创新团队20余个。成立了实体化运行的高新区深化省校合作中心,与30余所高校院校,共建合作基地40余个,深化省校合作工作走在了长治全市前列。
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长治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省内外60多所高校,达成近300项合作成果。建成市级以上院士博士工作站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机构29家,国家、省级等各类双创载体20家。长治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为国家级紫外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全国试点单位。长治市武理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被授予山西省首批“省校合作科研平台示范项目”。
人才培养持续加强。长治高新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71人,连续参加四届“长治技能大赛”,选拔太行技术状元和能手近300余名,举办了“长治高新区杯”创客中国山西总决赛、“龙芯杯”信创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双创大赛10余场,常态化开展“科技大讲堂”“院士大讲堂”等,促进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
人才环境不断改善。长治高新区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体系,不断推动“人才+项目”政策、奖励资助、金融扶持、柔性引才等配套政策落实,200多套人才公寓和500多套金蓝公寓(企业职工公寓)投入使用,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发挥潜能的环境明显改善。

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目前,长治高新区正在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创、大健康医药三大产业,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可以说,当前该区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各级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正当其时,人才工作大有可为。
秦苏良表示,将打出“组合拳”推动高新区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产业引才”为抓手,聚力打造干事创业平台,成立专项帮扶小组、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企业规模化培育工程、聚力打造产才融合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等。
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优化人才发展“新生态”。长治高新区将建立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服务机制、改革落实职称系列评价标准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工作、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城市联动的“才汇高新”人才驿站等。
加快推进人才载体建设,搭建人才发展“大舞台”。长治高新区和长治市委人才办联合设立了人才发展基金会、成立了高新区人才集团,还将设立人才发展天使基金,支持一批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的人才和项目,让人才和项目不仅能落地、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此外,还将创建长治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面向国内外引进顶尖人才机构和新兴人才机构,建立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营造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生态圈。
此外,在人才工作会上,优秀企业和人才代表作交流发言。与会领导还为龙芯中科(山西)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纳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人才代表颁发了“人才关怀大礼包”,包含了人才公寓、健康体检、交通出行等六项服务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