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山西大同农信社:辖内“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全覆盖

山西大同农信社:辖内“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全覆盖

2022年08月22日 17:36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2日电 山西大同农信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动“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大走访活动,辖内八家行社均被当地政府授予“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称号。截至目前,该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57.5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43.3亿元,增速17.39%;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贷款较年初净增6.92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0.95亿元。涉农贷款和脱贫小额贷款分别占到该市金融机构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大同农信社供图

  健全内部机制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该市审计中心制定《大同市农村信用社2021-2025年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市、县两级机构分别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辖内各行社专门成立了三农(乡村振兴)事业部,合理划分服务范围、简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实现专事专管、专项专办;充实支农信贷队伍,在人员配置、绩效薪酬向客户经理倾斜,对业务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提升培训;搭建“金融服务站+网点—区域办贷中心—授信审批中心”的三级授信体系,目前该市农信社已建立893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有效发挥金融助农重要作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出了“富农贷”“兴旺贷”等6大系列、13大板块、36种通用信贷专属产品,支持6.66万个涉农主体发展农业生产;发放“八大特色产业”贷款24.78亿元,支持辖内黄花、黄芪、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品牌农业,助农增收致富;出台《大同市农村信用社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核方案》,细分重点、管理、差异化三类指标、43项评分标准,采取月通报、季考核、奖优罚劣等措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质效。

  拓宽投放渠道 纵深推进“整村授信”

  该市农信社辖内各行社扎实推动“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大走访活动,全员主动走出去,深入农村、农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主动对接,加快投放。抽调537名客户经理深入村庄、市场(商圈)、街道、企事业单位,以“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为抓手,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该市农信社已在1336个市场主体开展授信工作,创建信用村(市场)82个,为农户累计评级授信16.50万户、金额45.89亿元,累计用信6.90万户,金额31.17亿元。举办涉农企业对接会12场,举办产品发布会6场,强化“银税”“银商”合作,主动营销纳税ABM级涉农企业,搭建金融支农平台,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金融事业共同繁荣发展。严格按照省联社《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和《支持市场主体抗疫情促发展十条举措》要求,对各类市场主体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减费让利、调整结息方式等“稳链保链”政策,今年共办理无还本续贷38.48亿元,帮助企业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加大创新力度 全面实施“阳光办贷”

  围绕省联社“清廉农信”建设方案,该市审计中心谋定快动,在辖内开展“阳光办贷”专项行动,各县级行社通过地方政务网站、地方主流媒体、电视专题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开信息,掀起以“六公开”“三承诺”(即:产品公开、条件公开、流程公开、利率公开、客户经理信息公开、监督方式公开;廉洁办贷承诺、限时服务承诺、优质服务承诺)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办贷”活动热潮。行动期间,共制作“阳光办贷”公示牌801幅,印发宣传彩页5.6万份,张贴海报500余张,结合实际拍摄宣传视频9部,向客户普及合规操作、清廉文化内容。

  同时,设置申贷热线、公布线上办贷渠道及申贷二维码,在办贷中心或营业网点服务窗口设立“贷款受理”专岗并设置贷款需求登记簿,接受客户的贷款咨询和贷款申请登记,实现贷款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客户依托“兴农快贷”“晋享贷”实现线上申请,线下对接,今年通过平台申请涉农贷款0.66万户,金额21.6亿元,上半年为各类主体线上办贷0.33万笔,金额11.47亿元;信贷投放逐步由“线下跑腿”向“一次审核完成放贷”转变。(完)

  (薛文娟)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