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长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田畴沃野满目新

长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田畴沃野满目新

2022年09月08日 15:16 - 来源:长治日报

  长治,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

  近年来,长治市先后承担了农村税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等13项关键领域的全国改革试点工作,部分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家部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为全国贡献了弥足珍贵的“长治经验”。

  9月6日,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成立。这是山西省委部署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长治市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落下的又一“先手棋”。至此,全市形成了“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架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

  重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架构 落一子而满盘活

  在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长治潞城区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清,面向全市推介云岩山大葱产业园。

  2022年,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熬脑”大葱品牌优势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集大葱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其中,核心区域大葱种植面积6000余亩,辐射带动有机大葱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

  “项目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致富新密码。我们将村与村之间的资源、人才、市场与技术等优势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公司+乡镇联合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王国清说。

  长治潞城区的发展,凝聚着长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期待——理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有效破解村集体缺资金、缺人才等难题,凝聚乡村要素合力,实现发展动能叠加。

  2022年,长治市委出台《全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任务清单(2022年)》,成立了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发展协会,12个县区和62个乡镇也成立了平台公司,形成系统工作矩阵,通过项目融资、股权投资、委托经营等方式,推动资源资产化、资金高效化、收益多元化,打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合拳。

  这样的机制创新,落一子而满盘活。

  政府产业引导——

  长治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军令状方式交办县区项目化推进课题,以责任状方式压实市直牵头部门工作责任。县区成立工作组,实行“双组长”,落实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编制了《长治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规划》(2022—2025年)《长治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做到市县有规划、乡镇有方案、村庄有项目。

  协会抱团聚力——

  在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总投资约10亿元的15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签约,内容涵盖中药材、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动各类资源互联互通,撬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平台拓展市场——

  两年前,长治壶关县店上镇固村、林青庄等7个村集体还在单打独斗闯市场。2021年,固村、林青庄等7个村集体和1个移民小区整合产业发展资金390万元组建了长治壶关县红太阳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这是该县首家乡镇级平台公司。目前,该公司整合集体产业资金740万元,招商引资近6000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引进4家企业和1家高校研究所,建成两个旱地西红柿标准化园区,形成了“党委统领、集体领航、整合要素、集体增收”的发展机制。

  合作社主体牵头——

  此次,在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长治武乡县石北乡联合总社作了招商推介。为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畅、村级“三资”管理不善、服务性不强等瓶颈问题,石北乡积极探索“互联共建”发展模式,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相融共进、互利共赢,凝聚起乡村治理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农户利益保障——

  在长治壶关县凤凰山庄,推开窗户,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走出窑洞,田园风光皆展眼前。这里原来是岭东村的旧址,300孔保存完好的原始窑洞和70多个窑洞小院,让这个山村有了开发的基础。为此,凤凰山庄和岭东村合作成立了长治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岭东村股金分红每年9.2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60余万元,土地流转年收入8万余元,村民实现了薪金、股金、租金三金分红。

  数据显示,2021年,长治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明显增强,总收入16.21亿元,村均66万元。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变一招鲜为招招鲜

  “小米乡村e镇项目的建设,让村里的小米通过电商变成‘金米’,山货变身‘香饽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9月6日,兴盛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星欣喜地说。

  丰州镇兴盛垴村作为培育小米乡村e镇的核心区,依托驻地企业太行沃土产业园,通过搭建“村企联建”平台,集聚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百谷园”等项目,整合特色农产品向乡村e镇集中,打造成电子商务集聚高地,让更多村民跳出传统销售模式,走上电商路。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念和思维的迭代,引领全市突破传统路径,打开“三农”全面发展的窗口。如今,长治市已探索形成6种经营模式——

  资源开发利用型。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对村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机动地、四荒地、闲置资产等进行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产业发展带动型。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等形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设施大棚、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这样的模式,在长治潞城区神泉村取得显著成效。他们依托蛋鸡养殖与西红柿种植有机循环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

  生产生活服务型。以生产托管为主,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以生活服务为主,为村民提供保洁保安保育、加工销售咨询等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长治黎城县晋福村,全国唯一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采用“1+6+N”托管模式,托管服务由1村扩大到11个村,托管面积由996亩扩大到1.1万亩,集体增收15万元。

  物业经济租赁型。通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商业门面等,进行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长治屯留区西街村投资4900余万元建设西街商贸楼,租赁给浙江客都商贸集团,年租金355万元。

  文旅融合引领型。利用农村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开发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治沁县走马岭村,修复茶马古道380米、红色地道1600米,建设休闲度假村,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

  联合发展创新型。通过整合各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村带弱村,企业加项目,项目促增收。

  多元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涌现出一批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典型村。但放眼长治,各县区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特色有别,闯市场更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6种经营模式,不能照搬照抄,最要紧的是找准与当地‘三农’发展特色相契合的突破口和发展路径。”长治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发挥政策集成优势 扶上马送一程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障。

  政策发力,由“散”到“聚”,长治以独树一帜的“手笔”营造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最优环境。

  建立集体组织运营机制。通过全面开展“清化收”工作,村村形成合同管理、化解债权债务和新增资源收费三个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和农村集体资产定期报告两个制度,规范运营机制,确保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建立要素投入机制。通过全面梳理各类政策,让工商社会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汇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洼池,20.4亿元社会资本注入357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5246名致富能手、返乡人员等进入村“两委”班子,135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激活农村发展潜能。

  建立帮扶带动机制。采取组团、联盟、联合等形式,实行村企联营,推动产业相近、产业互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先后组建8个电商产业园,18个产业联合体,62个联合党组织,78家农民专业联合社,带动832个村集体经济在项目规划、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环节取得突破。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市县分别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核奖励办法》,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与县乡书记抓党建促进基层治理成效挂钩,与党支部评先评优、评星定级挂钩,与村干部岗位报酬挂钩。特别是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县乡党委书记实行“一票否优”。

  建立分类施策机制。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等发展实际,将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为197个重点帮扶村、1487个整体推进村、752个先行示范村三个类别,编写《百村百例》,推出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观摩学习基地,其中全市11个典型村发展模式入选省级案例。

  俯瞰田畴沃野,发展“新”潮迭起。项目在这里扎根,要素在这里集聚,农村集体经济在这里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如今的长治乡村大地,活力奔涌。

  (记者:赵雪岗)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