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石楼:“农”墨重彩 沃野生金
2022年11月29日 16:19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29日电 “今年是个丰收年。”随着谷子、高粱、玉米等农作物丰收到手,山西石楼县的种粮大户梁爱明感慨,“让农业越来越强,是咱庄稼人的理想传承和多年夙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谷浪千层,农机驰骋,丰收的喜悦描绘在金黄的大地。黄河东岸,晋西一隅,石楼这个传统农业县正驰而不息地探索着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石楼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产业规模大,农业人口占比大,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石楼县结合县情、农情,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压茬推进、环环相扣,努力从规模到效益、从数量到质量、从科技装备到保障能力、从经营体系到产业韧性全面跨越,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夯根基 供给保障更稳健

  石楼县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两条线”,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2022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68亿公斤。

  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筑牢粮仓?石楼的解决方案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向农田要产能。石楼全境可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67%的土地为25度以上的陡坡,面对“山地劣势制约农业增收”这一难题,石楼县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解题,大力践行农田整治提升行动,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再也不在这陡坡坡上盘吃穿了。”灵泉镇板桥村村干部张福全眉头舒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均可提高20%到30%。”

  实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向生产要效益。针对土地支离破碎、耕种方式粗放、农业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情况,石楼县通过全托、半托、关键环节托管等多种方式,探索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台收割机,90多亩地一天收完。”罗村镇下田庄村村民刘喜儿喜上眉梢。今年,他将土地以托管的方式交给了村合作社打理后,每亩节约成本120多元。石楼县积极探索“托管+旱作农业”“托管+集体经济”“托管+多样式”等模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有利于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推进了农业“提档升级”,2022年该县累计托管面积达到17万亩。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于变局中开新局。石楼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五分之一,干旱少雨、山高沟深导致的高成本、低产量是石楼农业发展的劣势。“越是干旱、瘠薄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小米越是好吃。”沟壑纵横、山高沟深反而成为生产绿色健康农产品的天然屏障,病虫害少污染少生态好,原来的劣势已然变成优势。石楼县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县,是“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布地。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渗水地膜穴播技术、深耕、品种提纯复壮、土壤肥力提升多措并举,石楼县推广有机旱作农业12万亩。

  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从源头保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依靠种业。在选种用种上,石楼县与山西农大经作所达成良种供应战略协议,每年为该县提供优质种子。在惠农利农上,石楼县加大对绿色谷子、有机谷子的扶持力度,每年免费为农户提供7.5万斤优质谷种。

  石楼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人刘保荣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对农业供给保障能力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力度更大。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强优势 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石楼总人口12.2万人,8万多人居住在城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数据显示,石楼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约为4945元,为城市居民的35%。破局,势在必行。

  围绕“特”“优”发展战略,实施“168”产业发展计划。一张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覆盖屈产大地。

  “咱们的农业大数据监测云平台,可以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农业环境中气温、环境湿度、二氧化碳、土壤温湿度水分、棚内外温度等数据。”走进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技术人员正在为参观人员进行讲解。

  村头建厂,门口就业。沙窑村村民刘唐贵来基地务工有200多天了,他主要负责大棚内果蔬种植技术服务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石楼县充分发挥农业基地优势,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为农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免费为农户提供种植方向和技术指导;示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农产品增产、增效、增值。

  种好了,怎么卖出去?

  石楼县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带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农业全产业链是各农业经营主体密切分工、有机联结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一个地区的产业链越完整,链条上企业的融合度越深、同步性越强,整体抗风险水平就越高。石楼县打造以金鸡产业为重点的闭合式产业链条,以吕粮山猪为重点的全产业链条;以优质谷子、酿酒高粱为重点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链条,以当地中药材为重点的综合性中药材产业链条;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链条……八大产业链条前后延伸、首尾相连、纵横配套,构建了地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田间,全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收获;车间,生产线流动,谷子脱壳变成一粒粒金黄的小米;店里,包装好的小米产品正在售卖。“谷子从种到收、生产、加工等环节无缝对接、合理循环、不断升级,我们从卖原料变成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丰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雄表示,“将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加工、做好品牌、做活营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

  石楼县树德枣业,一颗颗枣子,实现了鲜枣、熏枣、枣夹核桃、枣汁、枣醋等线路的转变……精深加工后的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以“塬谷石楼”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石楼金谷”“石楼有机红枣”“石楼有机核桃”“石楼蜂蜜”等一批农特产品品牌,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吕梁深山、涌进三晋都市、融入神州大地。

  此外,石楼县还构建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利用校县合作机会,聘请专业的专家来规划指导农业的布局与发展;加大对畜牧、农机、农经、农技等领域人才的培养;把疫病防控、统防统治、灾情救援、土地生产托管等服务推向社会化,解决农技服务下行“最后一公里”、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问题。对“一懂两爱”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石楼县以“建设农业强县”一域之光,为“建设农业强国”全局添彩,一个传统农业县正阔步迈向农业强县,“我们步履不停、充满干劲。争取来年再夺一个好收成。”将收好的玉米放上粮架,罗村镇泊河村规模种植户王国辉又有了新盘算。(许文悦)

【编辑:郭飞颖】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