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以稻治碱” 汾河滩变成“好稻田”
2022年12月02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合作社建成了一条大米加工线,并注册“绛塔牌”商标。 赵为民 摄

  中新网太原12月2日电 题:山西新绛“以稻治碱” 汾河滩变成“好稻田”

  作者 杨佩佩 卫世新 赵为民

  连日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娄庄村聚英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片忙碌景象。加工车间的机器不停转动,将收获的稻谷进行去壳、抛光、初选、精选……工人们忙着把加工好的优质大米装袋、塑封、包装,“绛塔牌”大米从这里销往多地。

  聚英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王勇军介绍,合作社建成了一条大米加工线,并注册“绛塔牌”商标。自11月下旬以来,“绛塔牌”大米已与山西、陕西等地的超市签订销售合同89份,销售额达156万元。

  王勇军也是娄庄村种植水稻的大户,他种植了50亩水稻,年收入达20万元。“过去,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没想到还能种植水稻。这几年,稻谷丰收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日子越过越好。”

  地处汾河岸畔的娄庄村,原是一个贫困村。全村8000亩耕地中,河滩地和盐碱地占有3000亩。前些年,村民在这些地里种过小麦和玉米,但总是颗粒无收。2018年,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以稻治碱,变废为宝,产业脱贫”,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致富道路。

目前,娄庄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带来经济效益450余万元。 赵为民 摄

  娄庄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高平介绍,当年,村里将带回来的水稻种子试种了20余亩,经过努力试种成功,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真没想到,盐碱地也长出了粮食。”

  自2019年起,娄庄村趁热打铁,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利用扶持资金完善了农田的进排水系统,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同时,该村成立聚英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条从育秧、插秧、收割、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线。

  “近年来,该村不断进行品种选用和管理技术调整,让昔日盐碱地变身为如今的水稻种植基地。”娄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民说,目前,娄庄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带来经济效益450余万元。

昔日盐碱地变身为如今的水稻种植基地。 赵为民 摄

  此外,娄庄村还聘请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从事稻草深加工,让稻草变废为宝,增加村民收入。稻秆加工成的草帘、草绳可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稻草被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进行售卖。

  随着水稻面积不断扩大,娄庄村计划引进一套现代化大米加工设备,同时引进高端人才,与专业高校对接,培育适合当地的高产、抗病、优质的水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完)

【编辑:任曼曼】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