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家媒体共探杂粮产业发展最优路径
2022年12月16日 13:02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2月16日电 近日,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之杂粮科学高峰论坛暨山西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期间,以“打响杂粮‘特优牌’ 闯出产业大天地”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原向阳,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刚刚,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邹剑秋四位专家作分享交流,旨在探索杂粮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刁现民从谷子高粱产业十年发展变化入手,阐述了后基因组时代下作物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就杂粮作物的未来研究与产业发展提出见解。他表示,十年间,全程机械化技术得以实现,显著推动了谷子高粱的产业化发展;谷子抗除草剂品种得到普及,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大户生产成为主流,产业优势区域形成,同时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获得生机。后基因组时代下的作物育种将从2.0版本向4.0版本过渡,基于现代分子遗传的合成生物学、智能作物育种将成为现实,这同时也为杂粮作物未来的研究与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新思考。他认为,要将商品品质优质作为食用杂粮育种栽培的首要目标,注重机械化轻简绿色栽培,加强和企业的对接,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培育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同时要加强优势产区品牌建设,在特色上求创新,并发掘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为作物多样性和杂粮产业保驾护航。

  “从全国来看,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是山西省谷子的全程机械化率才30%多,与主粮差距较大,推进山西省杂粮机械化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攻克。”就山西省杂粮机械化生产种植面临的现状及困境,原向阳如是说。他表示,山西省作物机械化水平在区域、作物种类和管理环节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大。提高山西省谷子产业化、机械化水平,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不断加强机械化抗旱精量播种机械和技术的研发及机械化收获机械和技术的研发,不断满足丘陵山地种植的需求,提升相关机械的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解决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加强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优化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不同生态区域、地形地块的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等,如此才能更好服务于我省杂粮产业发展。

  郭刚刚就“释放种质资源价值 引领大麦育种创新”的主题作分享。他表示,大麦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的万年作物之一,当前已进入现代化育种阶段,迈向绿色高产优质品种多元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其具有高产多抗、区域适应、养分高效、适宜机械化的特点,可用于传统食品、食用保健、酿造专用等途径。就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引领大麦育种创新,他建议一是开展规模化基因型鉴定,全样本解析资源遗传本底,拓展育种遗传基础。二是开展育种重要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基因发掘,加快优异基因直接利用。三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加速大麦的育种进程。

  邹剑秋就我国高粱品种改良进展与主攻方向作了交流分享。她表示,高粱是世界上收获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麦的第五大谷类作物,目前国产高粱主要用于酿造,其次是食用、饲用、帚用。针对我国产业需求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她建议我国高粱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要以适宜机械化为核心,围绕“优质专用”、“轻简高效”和“减肥节水”,以充分利用干旱、盐碱、瘠薄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满足酿酒、饲料、食用等产业加工优质原料需求为目标,传统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深度融合,开展种质资源创新,选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还就提升山西杂粮品牌影响力、山西谷子机械化种植的建议、提高高粱种植的国际竞争力、山西发展大麦产业的前景等话题与媒体记者互动。本次活动由山西省科协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杂粮学会、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承办。(完)

【编辑:董臻】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