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商与汾阳饮食文化
2023年01月30日 21:29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30日电 山西吕梁汾阳为古汾州、明万历以后的汾州府治所在。这里吕梁西踞,汾水东萦,是晋中盆地衢通晋西以至宁、陕、绥、蒙等地的咽喉。兰包铁路未开通前,京、津等商埠的洋货和日用工业品经汾商之手,由汾阳西过金锁关,经吴城、离石、碛口、西越黄河,直趋宁陕。而西部的皮毛、桐油等畜牧产品,也由此转运到加工业发达的沿海和京津地区。所以,新编《汾阳县志》在民俗编中叙述汾人“民情民性”时,有“重誉轻利,擅于经商”和“粗粮细作,精于烹饪”之说。我以为,此两条较好地从民俗的角度,反映了汾商和汾阳饮食的文化。

  汾阳社会习惯:“重商轻农,士人、工人尤居少数……汾民经商,向称干练,人民不喜宦游远方,而经商则可远出数千里之外,久达数十年。”经商者崇尚经营发财,憎恶坑蒙拐骗,且“勇于冒险,矢志坚守,男子多在十五六岁离家远游……”东北乡人多在京津徐济;西南乡人多在内外蒙古、恰克图、吐鲁番;南可达汉口以至两广,北可至库仑、恰克图以至俄国莫斯科、西欧英法等国者。有定居一地开设店铺的坐商,也有经营各种货物往返各大商埠的行商。经营项目大到钱庄票号,小至烟酒杂货,“皮毛颜料,金玉布匹,无所不有。只要有利可图,便不惮千里而往”。

  清末至民国年间,县内商户达千余家。经商流居在外者,几乎各地通衢大市皆有,而县内之富家,也多由经商而发迹。

  汾俗饮食向好讲究,即便家常便饭也做工精细,香美可口。历代人民生活虽清苦,但粗粮细作五花八门,至今仍有汾阳籍家庭妇女在美国传授家常便饭者。而一般小康之家妇女,更精于烹饪技艺,各种菜肴讲究刀功火候,无论爆、炒、熘、烩、蒸、炸、烤、焙,都有独到之处。日久年长,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传统技艺和制作方法。同样饭菜,一经汾人之手,总会做得色、香、味俱佳,在邻近县均有吃在汾阳之感。因而,汾人在省内外为名厨者甚多。面食制作,尤以粗粮细作,细粮精做著称。如杂面制作剔尖、擦尖、抿尖、包皮面、实窝子等粗粮细做和拉面、斜齐齐、圪团,长剔尖等细粮精做,均为邻县人纷纷效仿。

  汾商的特点有哪些呢?粗略地分析一下,就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捕捉机遇,开拓市场。清初,朝廷以晋商在征讨准噶尔战争中赞助军饷有功,特许山西商人可持部颁龙票在中俄边境经商,并开辟恰克图等商埠。汾商抓住机遇,捷足先登,与祁、太、平、介商人一起,基本上垄断了当时恰埠的贸易。在一份尚书查克丹呈送军机处的文书中,即有如下记载“……朱成龙是系山西汾州府汾阳县民。去年十月持部发龙票,携带货物,由张家口出塞。”由此看来,汾商中有一些人甚至是经过清廷理藩院批准的皇商。当时,由晋商苦心经营的“茶叶之路”均由汾阳南来北去。汾商为此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使得中俄双边贸易出现出超,俄方不得不以粗制滥造的银锭来补充逆差。

  二、讲究信誉,诚恳待客。省政协委员崔汉光先生在记民国时期汾阳巨商王子谦先生一文中,除谈及王处事机智,应变有方等特点外,说:“这个商店的经营作风也值得一提,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顾客进店,店员一定站立接待,笑脸相迎,每问必答,百挑不厌,绝对不准坐着接待顾客。或在顾客前吸烟,打哈哈。顾客购买量稍大,店员可肩背手提,送货到家,还实行电话送货。店内还有裁剪师傅,做工精细,式样讲究。”事实上,每一个店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三、善于经营,生财有道。汾阳著名的“三义合”药铺最后一任财东廉竹川老先生讲:“三义合”能够由白手起家发展到两万量资金,除注重公积金的积累,扩大流动资金外,始终坚持货真价实,质量为首的经营之道。无论丸、散、膏、丹,严格如方配制,从不掺假。药材炙、炒、炮、制从不含糊,以此招徕顾客,提高声誉。

  四、注重文化,仁义处世。汾阳多儒商。明时即有足以代表当时我国数学最高水平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由汾商王文素精心编撰而成。为当今数学界一大发现。明正德四年<李公弘济墓表)则直截了当地叙述了成化年间商人赈灾的史实,“成化九年癸巳旱灾,李公以一商人而重义好善,出藏粟九十石济里人,人称弘济”、“李公虽为商贾之靡,而耽于诗书。”由此也可见汾商多儒。

  五、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汾阳有一支庞大的旅外经商队伍,他们有的载运各省间的地方土特产等货物于内外蒙古及俄国。艰苦创业,奔波万里。《汾阳遗事》中多次提到“汾民擅于经商,只身走出数千里而经营者甚众”。他们虽然“不好宦游远方,但经商则可远涉千里,久至数十年而不归。”他们“勇于冒险,且能坚忍”,为了赢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奔走于各大商埠之间。足迹遍全国。

  明、清汾商的崛起,直接影响了汾阳的民俗和文化。以饮食为例,即可体现其典雅、实惠、开放和科学的特点。

  一、日常饮食,杂粮精作。

  汾俗,早餐分干粮与稀饭。稀饭为小米粥或油茶(冬季),有时加煮各种瓜、豆类。干粮则视家境略有差异。多数家庭食玉米面窝头,发糕,烧饼,炒面及季节性的瓜薯类,并以各种风味小吃调剂。小菜则以新鲜凉拌和咸菜为主。讲究干净,精致,决不粗制滥造。午餐以各种面食为主。有剔尖、抿尖儿、面条、揪片、拉面、拨面、刀削面、圪团等。山区多食莜面。食时以炒菜拌搅,并有盐、醋、酱、辣椒、韭花,葱、蒜、芫荽为调料。多有农家自己精制,风味独特。家家有调和放置多种调料。一般用豆青小碗,分两次食之。晚餐与早餐略同。旧社会虽然生活条件有限,但家庭主妇食不厌精,精益求精。外乡人食汾阳家常便饭,确实成了一种享受。

  二、待客饮食,茶酒相与。

  汾俗日常饮食随意。多为手捧一碗,小菜几碟。但如有客人,不论常客生客,身份地位,均热情招待。家家备茶,用汆子滚水,细瓷小盅双手敬致。中午酒菜招待,要请客人坐上席。请客人先举杯举筷。主人殷勤劝酒。唯恐客人缺量,有“茶七饭八酒满”之说。茶与酒。历史悠久,与汾商千里饭茶有关。酒乡杏花村所在,以为汾酒必喝,应为待客之意。而且,许多事情如生意等,多在酒足饭饱之后讲述完成。

  三、节令饮食,诸神皆敬。

  年节期间,不论贫富都精心细做年饭。初一祭天地,初二祭财神。初三敬祖,初四拜姻亲,初五为开市之日,谓之“破五”。八日“祭星”日,食羊肉馅火烧饼,俗称“祭星火烧”。十五日吃元宵。二十、二十五日为大小添仓,家家设仓官神位,供“添仓饼”,“素糕”。二月初为中和节,家家食对月饺子,为“祭日”。二月二,“龙抬头”,食煎饼,谓之扯龙皮。三月十九,民间以蒸馍为祭品供奉日冲。四月初八为洛佛日,民间举行集会,家家请客庆祝。五月初五为端午节,食粽子,饮雄黄酒。六月六日,以王瓜“碗旋”祭醋。七月七日为中元节,民间设宴祭祖。八月十五,家做团圆月饼分而食之,期望家家团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祭土地神,食重阳花糕。十月初一,做酒菜祭祖,送寒衣。十月十五为下元日,家家以丰富食品菜肴上坟祭祖。冬至,家家食羊肉饺子。腊月初一,爆炒黄豆,玉米等分而食之,意在消除一切恩怨。腊八食粥。二十三吃牺瓜祭灶,使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四、礼仪饮食,讲究客套。

  每遇婚丧喜庆,必备酒宴,款待亲朋。早宴视家境有四菜至十二菜不等。午宴或“四盘八碗”或“六盘六碗”,或“八盘八碗”等。席面选用八仙桌,每桌设六席位或七席位。席位座次有序,按辈份入席。盘碗内容鸡、鸭、鱼、山珍海味均有。

  由上可知,汾人饮食融汇了许多地方的习俗与吃食,与四通八达的商路和日复一日地商业行为密切相关。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食已有很大变化,而且许多特色已经普及,但仔细品味,还是大不相同,深入开展对于汾商与汾阳饮食的研究,是民俗学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完)

  (作者:王希良)

【编辑:郭飞颖】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