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2日电 小店区作为太原市的主要城区,全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8万,拥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71个,双创载体11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占太原市比重70%以上,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占太原市总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荣登赛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近年来,小店区委坚持把省校合作摆在人才工作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人才新政省“12条”、市“17条”,以对接好、利用好、争取好、调动好各方面优质资源为主要抓手,高标准推进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现已建立各类基地41个,落实开展项目80余个。
建优工作机制,夯实落实基础。在组织架构上,成立深化省校合作工作专班,赋编10名成立小店区人才发展中心,牵头抓总,整合力量,统筹推进省校合作。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在政策支撑上,制定《小店区落实深化省校合作的工作方案》《实施人才兴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基础保障上,近三年单列预算1.6亿余元,用于人才工作;累计投入1.28亿元,用于支持与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省校合作项目和区科创中心、同创谷产业园区等运营发展,确保基地建设有经费、政策落实有保障。
靶向精准发力,积极外联对接。充分发挥辖区内高新产业集聚、驻地高校富集、科研成果转化便捷等比较优势,着力扩大省校合作朋友圈。组织召开小店区与山西省内高校深化推进校地合作恳谈会,邀请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11所省内高校和15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现场签订110余项战略合作意向。积极组织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党政正职访名校”等活动,先后走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以及9所驻区职业教育学校,先后与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紧抓高校毕业生“金三银四”黄金择业时间,在省外赴北京、上海等4所名校带岗252个宣介招聘,在省内通过入企服务,召开供需洽谈会、招聘会等35场,引导辖区高新企业、知名商圈企业等提供岗位1947个,为高校学子在小店创业就业提供优质环境。
聚焦优势互补,加快成果转化。在太原市率先成立区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和省级数字化促进转移中心。每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和科创集市,发布科技成果342项,发布可转让专利3.6万件,科技成果转化金额370余万元,持续激发开放活力和创新潜力。在干部培养领域,“走出去”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名校开展干部能力提升7批次,覆盖学员447名。“请进来”邀请近20名专家学者聚焦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政府提升等领域累计培训干部近2000人次。在教育领域,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稳步推进“未来型”校长、“领航型”教师培育22名,与山西大学等3所高校合作成立4所优质中小学校,前置人才培养环节。在龙芯中科开设“太理云顶•胡班”,与智林股份共同开展研究生人才实战实训,与山西大学开展基层治理实习实训、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教师实习实训,累计覆盖2395人。联合21家职业教育学校与2家驻地企业成立职业教育联盟,实施“订单式培养”,共育技能型人才1180名;在科技领域,依托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招商产业园,山大科技园、同创谷、易通天下等产业孵化园区,校企合作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275家,形成科技成果60余项,产生效益超6800万元;在农业领域,推动区内企业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项目,大幅提升农作物产出水平。
下一步,小店区将持续锚定打造“四个高地”目标,紧扣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一以贯之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供需对接、优化督导考核,进一步激发全区持续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的主动性、积极性,为项目扎实有序推进保驾护航,全力做好“12大基地”建设的“后半篇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