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9日电 大续航、轻便型、秒同步、高清晰、抗大风,这五大优点集于一身,让它成为一矿地质勘测领域的“专家”。4月21日,记者来到华阳集团一矿凌清沟矸山,看到不远处这位矿山“地勘专家”正在认真工作,它时而盘旋,时而穿梭,工作状态稳定而潇洒。原来,这是一矿最新配备的无人机,其便携性和高效率,为智能化矿井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新同事”给眼睛插上翅膀
长期以来,一矿地质测量部担负着巡查矸山边界和预防地质灾害的重任,巡山路况复杂、任务繁重,负责区域总面积约0.66平方公里,相当于90个足球场。以前人力巡山时,受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限制,需要2人一组分工合作,手持10多公斤的GPS测量设备,步行20多个监测点分别进行坐标测量,且多为急坡陡峭的路况,3小时才能完成一次巡查,费时又费力。
一矿地质测量部工程组组长霍俊杰说:“这台无人机不但可连续飞行45分钟,而且在大树枝摆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的天气,相当于六级大风的情况下作业,依然游刃有余;其次,它搭载了一个200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机械快门,可实现最快0.7秒间隔抓拍,测绘作业效率大幅提高,是我们巡查矸山的好帮手。”
“新专家”全方位大展身手
自从无人机“到岗”后,霍俊杰便开始近于痴迷地学习。伴随着一次次的飞行训练,他熟练掌握了无人机的操作步骤,达到了“人机合一”的状态。
“它在山区飞行时,最高可达到1500米,使山区作业方便了许多,能节省很多时间。它还拥有独特的‘倾斜起飞’模式,可以直达目标地点,还能自主判断避障,既高效又省电。”霍俊杰介绍。
此外,“地勘专家”还搭载了RTK模块,为其在地质勘探、测绘时提供了高精度定位,拓宽了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导航准确性,这一项功能让地质勘测工作如虎添翼。
“现如今,同样范围内,用无人机每次巡查仅需30分钟,效率是以前的6倍,可实现全覆盖巡查作业。”霍俊杰说,“目前无人机除了巡查矸山外,还肩负了新使命——采集数据,辅助建立三维实时正射图,为日后一矿开采规划、开发利用、土地复垦等提供依据。”
一矿地测副总工程师、地质测量部部长范发龙说:“我们将充分利用无人机高效率测绘的优点,一方面对在排矸山进行航测,另一方面对矿界内回采工作面进行采前、采中、采后塌陷裂缝调查。航测后每隔一个月对前后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以此精确掌握塌陷及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