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太原万柏林滨体社区“三个到位”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2024年05月17日 18:07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17日电 随着雨季的到来,为保障辖区居民群众的住房和生命财产安全,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结合辖区人口密集、在校学生多的特点,把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减灾网络,强化减灾宣传,落实减灾措施,切实提高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三个到位”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组织机构落实到位,发挥党组织定盘星作用。配强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组织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民警和社区安全员任副组长,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管理负责人任成员,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防灾减灾工作,并详细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明确减灾目标,确保发现灾情能及时动员和处置,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框架,强化工作平台,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应急队伍。设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组,下设志愿服务、民兵连、物业安保等3支队伍共204人。把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人员、辖区物业公司水、电专业技术人员、退管党员、志愿者等充实到应急队伍中,并结合小区住宅分布,划分逃生路线,选择宽阔场地设立了3个应急避难场所,把滨河体育中心、网球中心、凤凰双语小学操场作为滨体社区的避难场所,配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并要求所有应急队员24小时开机,确保一旦有灾情发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建立“三级网络”。社区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成立由社区党委、13个网格党支部、81个党员中心户构成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建立了灾害信息告知和报送制度,辖区划分成十三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立综合减灾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救的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联动格局。

  预案演练落实到位,提升防灾减灾队伍能动性。分类制定消防、防汛、治安等灾害综合减灾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建立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者和残障人员等3263名脆弱人群清单,制定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社区减灾工作档案。每年组织开展2次消防、灭火、防病、防震等社区减灾演练,使社区干部和居民掌握减灾技能,提高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场所建设落实到位,实现防灾减灾软硬件有保障。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城市绿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已有基础条件,在滨河体育中心、网球中心、凤凰双语小学操场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一万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在社区及四个生活小区、四个驻地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12个微型消防站,备足备齐应急物资,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和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共同治理。打造应急小屋,按照自然灾害防护、公共卫生防护、应急通讯和预警等不同类别,放置灭火毯、应急救援担架、防汛应急手提灯、抗压安全帽等7大类50种应急物资,将应急保障落实到居民身边。社区内应急标识标牌完善齐全,提升居民紧急避险、转移安置和灾害自救能力。每月对辖区220家门店进行安全排查,要求门店规范配置灭火器和消火栓,督促其用电、液化气及甲醇的使用安全,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及食品安全。同时,鼓励引导居民做好家庭储备,在家中放置急救包、逃生安全绳、口哨、常备药等逃生自救设备。

  下一步,滨体社区将继续压紧压实防灾减灾“责任链”,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实战实训水平,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堤”,撑起人民群众“安全伞”。(完)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