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化的魅力,也是历史的荣光——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
三晋大地多姿多彩,文脉绵长——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始终把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把山西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
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
经省委批准,省政协把“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我省重点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列为2024年度首个重点协商议题。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吴存荣亲自安排部署、亲自领题调研,并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调研情况汇报,提出工作目标。
吴存荣主席说,“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每次都对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扛起责任,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史料征集、文史研究等工作,使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以履职实效助力我省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产业强省迈进。”
倾心
让文物“活起来”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以“政协之能”助推文化传承发展,是十三届省政协的“重头戏”。
从2024年2月开始,在吴存荣主席、张复明副主席的带领下,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联合民革山西省委会、山西省晋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促进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智库专家、相关厅局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赴我省太原、大同、运城和五台山、平遥等地开展联动调研。
2月28日,省政协召开“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我省重点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情况通报会,10多个省直厅局负责同志到会通报有关情况,并与省政协委员进行深入交流。
“文物,绝不是静止的古董,它是活着的历史。”3月5日,调研组在大同市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戴上VR体验设备,一座座石窟、一尊尊雕像等场景“真实”地呈现在游客眼前。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VR系统最多可支持15个人同时体验,已通过参加展会等方式让福州、洛阳等多个国内城市和法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市民感受到“数字云冈”的精彩。
3月13日,调研组走进万荣县李家大院景区,古朴而又精致的民居院落、栩栩如生的砖木石雕、题在影壁上的祖训家规……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文物“活”化,景区“动”化。“李家大院景区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想要‘长红’,就应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利用和‘旅游+’的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抓好‘旅游体验感’‘以游客为中心’等核心内容,关注游客追求新鲜感、舒适度的心理,推陈出新,打造有创意、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实现景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李家大院景区副总经理王媛说。
在新绛县龙兴寺景区,调研组了解到,该景区积极与学校、机关、企业单位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物走进大众。
“活态化传承”是让平遥古城活起来的一大法宝。走进平遥古城,调研组欣喜地看到,中国年、摄影展、电影展、雕塑节等文化名片已经成为平遥古城的“新名片”,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连续演了10多年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对标找差、取经问道。调研组行走皖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是挖不完的“宝藏”。
大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对比中找准差距,在交流中启迪思路,深挖两地做强文旅妙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研组表示,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用好学习成果,在比学赶超中奋勇争先,加快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让文物“说话”,促进文物“活化”,是文物利用的创新性课题。调研组认为,近年来,我省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调研发现,我省重点地区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调研组建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将省委书记唐登杰提出的“三个坚持一个统筹”——“坚持保护为主不动摇、坚持‘大考古’工作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发展、民生保障改善、文明交流互鉴,以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重要方向,以更实举措激活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创新动力、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动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活化、阐释、展示,推动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省重点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倾听
让文化“火起来”
文化甘霖润民生。
文化“守得住”“活起来”的同时,如何能够“火起来”,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政协人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
先调研再协商。5月30日,省政协举行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副省长熊继军应邀到会通报我省相关工作情况;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社科院等24个部门和高校、企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10位省政协常委、委员及市县政协主席依次走上发言席,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我省重点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真言、出实招,增共识、聚合力。
省政协委员、民革山西省委会秘书长檀国榕说,“我省低级别文物总量占比达97%,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因此,应遵循最大限度保护、最优方案活化的原则,建立一系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低级别文物保护措施体系,有效盘活省域内低级别文物的历史文化资源。”
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会常委任磊说,“丰厚的文物资源是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王牌。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特别是要在常态化开放、专业化阐释、数字化呈现、多元化传播、创意化转化上下足功夫,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
省政协委员、民建山西省委会常委何进认为,充分运用高新科技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是推动我省文旅产品转型升级、实现赶超的重要途径。为此,他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搭建交流平台、强化法律保障、开展创新试点四点建议。
省政协常委、太原市政协主席操学诚建议,要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讲好晋阳故事;以旅发大会为契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不仅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还要“火”起来。
大同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遗存丰富。为此,省政协委员、大同市政协副主席张海兵说,“要发挥大同对接京津冀桥头堡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文旅新业态,加快建设国际旅游门户城市。
五台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保护区范围广,区内文物数量多、层级高。为此,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主席范建民结合五台山实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大对五台山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设立专项保护资金,持续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
“只有把文物的价值转化为文化价值,上升为文明价值,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文旅融合才具备源头活水。运城作为‘国宝第一市’,我们有责任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上发挥更大作用,推进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建设实现更大突破。”运城市政协主席陈杰表示。
平遥县政协围绕会议主题组织专门力量,下沉一线,外出考察,广泛座谈,深入调研。县政协主席王轩在发言中提出要以保护为基、传承为重、创新为要、融合为本,努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地、晋商文化窗口地、国际旅游目的地、特色产品展示地。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文明资源。省政协常委、山西省古建筑集团董事长王国华建议要加大文保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出台文创授权制度,塑造山西文创品牌,彰显山西独特魅力。
省政协委员、山西文旅(产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张云霞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门户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创新转化历史文化、让门户城市成为旅游热点,文景城一体化发展、将城市打造成文化泛博物馆,支持文旅集团做强做优、打造省级文旅产业“旗舰劲旅”三点建议。
发言开门见山、问题直言不讳、建议充满干货……共识逐渐凝聚,实招良策频出,协商氛围热烈融洽。
听委员之声、汇协商之力,这是一场“含金量”十足的会议。
文物无声,承载的是文明的绵延,道出的是文化的厚重。当下,文化“火起来”正扑面而来,“山西味”摇曳生姿,三晋大地正迸发出新的活力,大步朝着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迈进。
倾力
让文旅“热起来”
今年“中国旅游日”当天,全省各地推出文化展演、非遗体验、休闲康养、文娱购物、助企惠民5大类110多项特色活动,150余家景区景点推出门票优惠政策,让游客在畅游山西的过程中,享受更多实惠与便利。
文旅热潮,“热”在经济发展之活力,“热”在文旅深度融合之变化。
在前期省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省政协先后组织召开厅局情况通报会、专题研讨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整理国家、27个兄弟省市及我省相关资料58篇。调研组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掌握基础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委员及专家意见建议,经过反复协商论证,最终形成了省政协《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我省重点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此外,还形成市县政协联动调研报告5篇,大会口头、书面发言19篇,提案24件,社情民意信息10篇。
聚焦问题、建言务实。《调研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介绍了外省经验,并针对性提出7个方面25条对策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保护与活化利用合力。深化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加大文博单位改革力度,在国有博物馆探索“三权分离”改革;出台《山西省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意见》;拓宽文旅融资渠道。
——提升保护水平,构建分类保护与系统性保护综合机制。启动国宝级文物建筑特殊保护机制;加大对彩塑壁画和碑刻的保护力度;建立文物系统性保护协同机制;进一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加大低级别文物保护力度。
——挖掘文物内涵,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制定《山西省重点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加强考古研究阐释与应用;推动山西文物和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
——完善设施建设,加快硬件配套提质升级。启动“山西名人馆”建设工作;建设“三市两地”文化地标博物馆;高标准建设景区服务体系;打造旅游友好型环境。
——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成果落地应用,讲好文物故事;持续推进数智赋能,打造数字创意新业态聚集地。
——拓宽活化利用路径,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国宝级文物建筑开放示范工程;实施研学精品课程精品游径工程;实施文旅演艺品牌工程;实施“山西礼物”文创精品工程。
——融入国家战略,提升文化名片影响力。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关圣文化史迹”申遗步伐;“全省一盘棋”提升文旅品牌宣传能力。
共识成就“共为”。“此次常委会议协商议题内容选得好、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在分组讨论会上,《调研报告》得到与会同志的高度评价。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面对这份新伟业,吴存荣主席强调,新征程,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三晋大地充分涌流,用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山西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巨轮已鸣笛起航,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文化珍宝正以新业态、新模式走入大众视野,焕发时代新光彩。
山西政协报记者宋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