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太原万柏林前半年破获电诈案件276起 追赃挽损800余万元
2024年07月19日 15:37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19日电 (记者 李庭耀) 记者18日从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1月至6月,万柏林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6%,群众财产损失金额同比下降28.42%;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4人,追赃挽损828.685万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推动有力有序。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将反诈工作列为全区重点,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形成全区齐抓共管的反诈新格局。分局制定下发《反电诈专项治理行动计划》,确保工作重心向打防电诈案件聚焦。为确保责任落实,建立重点区域挂牌整治、案件倒查、问题督导机制“三项机制”。充分发挥区打击治理电诈“联席办”职责,以“四方融合”机制为引领,实现各职能单位资源整合。分局内部建立打击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内部合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反诈工作格局。

  侦查打击成效明显。2024年1月至6月,组织优势警力,全力开展破案攻坚。对现行案件快速侦破,对重大案件专案侦办,共打掉19个诈骗团伙,破获被骗百万元以上案件8起;对黑灰产犯罪重点打击,打掉网络引流推广、虚拟货币洗钱等团伙7个,坚决斩断技术链、网络链、资金链。特别是今年3月,万柏林警方创新战法,运用“专业+机制+大数据”工作机制,成功打掉一个快递引流电诈犯罪团伙,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引流小礼物和涉诈小卡片100余箱,涉案打印机、电脑设备34台,受害人遍及全国18个省份1000余人,涉案金额上亿元。

  “断卡”行动战果突出。工作中,通过与检察院、法院、通讯、金融等部门紧密协作,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团伙、摧网络、断通道、挖幕后,共缴获涉诈电话卡1700张、银行卡3100张,成功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9个,核查线索415条,刑事打击18人,行政处罚47人,签订承诺书115人。此外,警方还约谈整治了违规行业网点、机构7家。特别是在今年5月,反诈中心通过一个半月的持续攻坚,成功打掉2个盘踞于太原、运城、阳泉的由18人组成的全链条“跑分”团伙。

  预警防范扎实有效。万柏林警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想方设法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一是持续强化精准预警劝阻工作。2024年1-6月,通过采取 “日点评、周督促、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提高劝阻质效。对96110推送的预警劝阻警情开展劝阻,成功劝阻2248名群众被骗,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1.4亿元。二是持续强化被骗资金紧急拦截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接警即止付”机制,坚持资金优先,先行紧急止付,对被骗资金流向抽丝剥茧、层层研判,最大限度止付冻结被骗资金,今年上半年成功紧急止付涉案资金达654万元。

  全社会反诈氛围浓厚。万柏林警方积极探索运用“四方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联合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不断凝聚起“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工作合力,营造了浓厚的反诈氛围。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联合共青团、妇联、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组织开展反诈竞赛等“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3万余份宣传资料。组织开展“五进”活动,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把防骗知识和方法普及到千家万户;组织开展精准宣传,对财务人员、在校学生、快递物流从业人员、网购群众等易受骗群体,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反诈宣传方案,全力保护重点人群不受侵害。

  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今年以来,万柏林警方会同各部门综合施策、齐抓共管,共同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建立全省首家区县级公安机关基层基础管控中心,率先在“平安太原”综治平台上增加了“反诈事件管理”模块,发动网格员力量开展精准宣传。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有效遏制“快递引流”新型诈骗案件的发生,万柏林警方联合区综治中心,先后举办“四方融合”大讲堂四期,切实提升了全局民辅警、网格员对涉诈快递的识别能力和宣防工作水平。之后,派出所民辅警和全区网格员迅速行动,深入辖区421家快递驿站进行摸排,共筛查快递3万余件,并对排查出的2586件涉诈快递收件人进行面对面的精准宣防,签署反诈宣防告知书。截至目前,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6月以来,万柏林区快递引流电诈案件发案为0。(完)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