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15日电 (任丽娜)“郭老师,您看我折的对吗?”“玉兔剪纸太漂亮了,我也想学!”……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长郭梅花走进山西省人民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参加病友支持小组活动,为医护人员、慢病患者,及志愿者、家属带来一场传统民间艺术盛宴。
活动现场,郭梅花不仅展示了自己多年的获奖作品,还手把手传授患者们剪纸、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技法。从剪纸的起源、基础知识到各种传统图案设计……在郭梅花的引导下,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体验,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很多慢病患者都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折纸作品。“非常开心能和郭梅花老师学习剪纸、折纸,让我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患者刘锐把自己刚完成的“囍”字向记者展示。
为坚定大家对抗慢病的决心和信心,感谢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郭梅花还为特需/国际医疗部赠送“玉兔捣药”场景剪纸,以“圆月”“玉兔”呼应中秋佳节,用“捣药”代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
郭梅花表示:“剪纸是一项需要手、脑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帕金森病人等慢病患者动脑动手,有益康复,还能让大家重温小时候的乐趣。以剪纸、折纸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欢庆中秋,很有意义。”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中医养生八段锦、瑜伽放松等活动。慢病患者们跟随志愿者舒展筋骨、放松心灵。在医患互动环节,医生、护士现场为帕金森患者普及防护、治疗知识,聆听患者的心路历程,答疑解惑。“放松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患者舒缓心情,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我们也能在饮食、睡眠、生活习惯上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主管护师刘艳凤说。
当日的活动是特需/国际医疗部日常开展的常态化活动。
随着慢病发病率的日益上升,慢病管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2017年,山西省人民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引进国际前沿“生活方式医学”理念和方法,开具“生活方式处方”,用科学、艺术和冥想破除患者心理障碍,达到更好康复效果。
“生活方式医学可预防90%的心脏病、50%的中风、93%的糖尿病和36%的癌症,并降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死亡率。”山西省人民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负责人柏雪介绍,生活方式医学在预防和逆转慢病方面,比单独用传统医学的疗法更有效,更省钱。
比如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大脑中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缺乏引起的。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大脑中作用于运动和协调。“‘生活方式处方’恰恰犹如一片可以产生多巴胺的‘药片’,令人心情愉悦,治疗效果事半功倍。”柏雪说。
为此,在柏雪的组织带领下,特需/国际医疗部成立了病友支持小组,每周定时有志愿者带领患者进行八段锦、瑜伽、太极、手指操等康复运动,让大家放松心情,打破原来“住院就是打针吃药”的紧张状态,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活动温暖又有爱,还能学到各种健康生活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让我这样的病人能够感受到被关心、被需要,而不是被遗忘、被嫌弃,我受益匪浅。”患者宋先辉患帕金森病20年,从一开始不能接受、不敢出门,到如今说话、走路都与正常人无异,离不开专业的治疗和病友支持小组。如今她还成为一名患者志愿者,以亲身经历帮助病友、鼓励病友。
“目前我们的活动是通过联动医生、护士、患者、志愿者四方,把医、康、养、帮相结合,多措并举帮助他们走出病痛、心理折磨。”柏雪告诉记者,自活动开展以来,已有上万名患者受益。
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朋友愿意成为志愿者,为帮助慢病患者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原市瑜伽协会会长李雨桐自2017年就成为病友支持小组的志愿者,七年来风雨无阻,带领病友通过瑜伽舒缓身体,放松心情。一开始也有病友不接受,认为“我连走路都困难,怎么能练瑜伽?”李雨桐通过不断尝试,针对帕金森患者容易出现的呼吸急促、平衡感差、失眠焦虑等症状,总结出适合他们跟练的动作。“现在大家都非常喜欢瑜伽,看着他们恢复、改善,我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坚持做好这件有意义的事。”李雨桐坚定地说。
70多岁的张玉全因为家人患病而成为志愿者,从小习武的他,坚持两年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安冬梅因朋友介绍而成为志愿者,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敞开心扉,积极配合治疗……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只有四位一体联动:病友坚强勇敢、家属坚定支持、医护人员技术精湛、志愿者无私奉献,才能实现更好地治疗效果。”柏雪说,下一步将更加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丰富患者体验,拓宽治疗思路,为慢病患者开启“快速”治疗通道,助力早日康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