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0日电 题:山西交城:破解“老”难题 托起“夕阳红”
近日,走进山西省交城县社会救助与福利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优美的环境。宽敞的庭院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还有供老人们休憩的长椅和凉亭。庭院里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啼鸣,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福利中心内的设计也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楼道宽敞,方便轮椅通行,楼梯两侧设有扶手,保障老人上下楼的安全。房间整洁明亮,布置温馨,每一间都配备舒适的床铺、独立的卫生间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老闫、老吕你们在干什么呢?”交城县福利医院院长田帅帅凑到桌前大声说道。走近一看,原来88岁的闫忠孩与吕鑫在福利中心大厅一旁下跳棋。“老闫耳朵听力稍微弱一些,老吕是走路的时候有点困难,他俩一闲下来就在一起切磋棋艺。”田帅帅介绍。
护士张卫红在福利中心已工作10年之久,是一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好护士。到了量血压时间,张卫红搀扶着老人张计同进入房间,简单的整理后,张卫红拿出血压测量仪帮助老张量血压。“老张,放心吧,你的血压正常110—70。”张卫红看着仪器说。
顺着大厅来到三楼的康复活动区域,记者看到许多老人正在参与各种康复训练活动。有的在做肢体锻炼,有的在做力量训练,还有的在做行走训练,福利中心通过医养结合的路径,不断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让老年人养老有“医”靠。
交城县社会救助与福利中心是为全县失能、半失能老人打造的集医疗保健、老年护理、老年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老年养护中心。目前,该中心入住特困老年人12名。
老人入住后,福利中心对老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种入院路径进行托老养老管理,根据病情需要“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进行动态管理,对首次入院的老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对本人及家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
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护理等级对老年人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动态管理。常年实施每日查房制度,及时了解老人健康状况,发现健康问题,及时诊治。还与交城县医院建立转诊的绿色通道,实现无缝衔接,对重病需要住院的老人及时进行转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交城县社会救助与福利中心是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可开设床位110张,主要针对失能、半失能和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康复护理,我们将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爱’这个目标,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让这些老年人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交城县社会救助和福利中心院长白庆峰说。
交城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是经交城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公助的社会福利组织机构,全方位提供老年人休养、生活护理、医养结合、康复娱乐等综合性服务。2015年12月运营以来主要面向社会接收年满60周岁以上,无精神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自理、半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目前该中心共居住特困老年人12人、社会老年人104人。
临近傍晚,服务中心的餐厅里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陆续走进餐厅。餐厅内,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整洁。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被端上餐桌,工作人员为老人们盛饭、夹菜,还细心地询问他们的口味和需求。
90岁的赵彩英,一头花白的头发,口齿清晰,胃口还不错。赵彩英告诉记者:“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陪伴,工作人员都很贴心,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而且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众多老人当中,外地入住服务中心的老人居多,为何那么多外地老人居住在此?“服务中心以行动感化老人,老人们不管对与错,不能与之发生冲突,老人们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们也要妥善处理。”交城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副主任康建明道出了服务中心的关键“法宝”,选用护工第一个原则是聘用吕梁山护工,第二是周围附近的村民,第三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且还会观察护工平常的工作状态和老人们的反馈意见,每个月召开总结大会,还定期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书法班、绘画班、合唱团等,让老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吕梁市今年重点推进的20件大事要事其中之一的重点工作。交城县民政局聚焦养老服务事业,全方位打造养老供给‘服务圈’,在全县构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体系,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覆盖全县老年人群体。2024年提质改造社会福利院为护理型中心敬老院,填补该县失能老年人护理空白。将以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为重点,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幸福晚年。”交城县民政局副局长程延华说。(完)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