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题跋的文字,唐诗宋词晋文章,诗书相映两生辉,充溢着俊逸洒脱的文人气息;
他心无旁骛地研习书道,神交古人,启迪后学,诗酒风华七十载,拙朴清奇无人及;
他诗书画印俱臻佳境,将豪迈的诗气融贯到书魂和画魂当中,格调高迈,浑然自成。
他就是田树苌先生。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曾言:“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因文为用,相须而成”。阐述了文学与书法的亲密关系:一方面,作为文学的诗词歌赋,可以转化为书写的艺术;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在被反复书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滋养和调节着书法艺术的呈现姿态。正所谓“书由文兴,文以义起”,但也有花虽有香,不能解语的遗憾。书家把情感、追求诉诸笔端,泼洒纸上,万千心绪只能靠作品自己呈现,书家是无法站在一旁讲解注释的。好在田树苌先生有诗擅吟,且常题赠,如此我们便有了互注的视角。这和荒寒孤寂无关,和馆阁谨雅无关,和尖新巧构无关,犹如关西大汉手持铁琵铜琶,拨弄“大江东去”,歌之不厌。其诗文可以看作是他的心曲追求,亦可看作他的独到书论。
品鉴田树苌先生的作品,让我们更坚信一个理念:在传统诗书画印中,诗永远排第一位。好的书画作品,应是充满诗意的。田树苌先生以诗入书,以诗化书,以淋漓的诗意灌注到书道中,使他的书画作品呈现出气韵丰沛、姿态万千、俊朗飘逸、文气氤氲的大家气象。相由心生,这样的姿态和面貌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体现的是书家自身的学识、思想、品位、境界等的综合修养。田树苌先生的一首绝句是最好的注解:“清词丽句咀英华,满眼芳菲灿若霞。绣手锦心深曲意,令人思绪也无涯。” 《慕白新诗读后》
孙过庭《书谱》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文意,对书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说的主要是感性认识,还没能深刻认知二者结合的机理。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文人才真正实现了文学与书法的深度融合。苏轼的《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有云:“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最为明确的表达。以诗意为统领的诗书综合艺术论,即“诗书一体观”的文化内涵,在田树苌先生这首《题草圣林散之》诗里体现得畅快淋漓:“银钩铁画健而虚,官止神行刃有馀。耄耋之年臻化境,此翁去后毋狂书。”
田树苌先生的书作、诗作中,不变的是诗意,变化的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文学而言,中唐以后文人的精神世界,传统的物我关系逐渐被颠覆,出现了一种超越感物兴情模式的“非感物”论。田树苌先生深谙以苏轼为代表的尚意文学的精神内核。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人风骨,表现为对诗人主体超越性的重视,诗歌笔触所指,既不是外在的物色,也不是变幻的情感,而是主体独立不倚的识见。按照田先生的说法就是:“破与立,在于运用之妙,妙在能出,关乎权衡取舍之间,书家要善于在对称中追求不对称,在平衡中打破平衡,在对比中找到平衡,这就是书写艺术家的高手。”
诚如刘熙载所云:“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作为源于先秦和汉代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气”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天地万物的本体“元气”论转化为美学上的元气自然论,成为概括艺术本源、艺术家创造力和艺术生命的一个总括性范畴。“士气”指的就是“书卷气”,或称“士夫气”。田先生在书写中所体现出的遒劲流利、自由洒脱、笔致空灵的形式美感,多呈现在以行草体书写的用于亲戚答问、友朋来往、抄写诗文等轻松随意的书写场合,体现出传统文人的品性、爱好、学养和情趣。
田树苌先生在艺术创作上十分重视取法的广度与深度。傅山曾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田树苌先生奉此言为圭臬,以它指导自己写字、写诗。他善于把诗的意韵、情趣之气拿来滋养其书画创作。不论在用笔技巧上,还是精神层面上,坚定大巧若拙的高古意趣。通过文学的比兴、呼应、映衬等手法,营造书作章节结构的内在冲突,形成了笔墨语言丰厚渊雅、气度豪迈潇洒、意蕴自然天成的艺术特色。
田树苌先生景仰傅山,他把“四宁四勿”作为自己一生学书的最高准则,这里面更是受到文人诗情的恣情滋养,笔锋到处拙朴气,诗意浓时俗情稀。在碑帖上,他不趋俗、不跟风,只临写最优美的文字,推敲最有灵气的章句。在创作上,不求名,不图利,我笔写我心,不在乎世俗青睐与否,这就是“宁丑勿媚”的真意。“媚”者,迎合权贵、世俗之态也。“宁丑”者,坚守自我之谓也。通过坚守自我,然后找到真我,这就是“宁拙勿巧”“宁支离勿轻滑”的真义。“勿轻滑”者,沉实之谓也。拙朴与沉实是“真”的两大根本属性,乖巧与轻滑则是“假”的两大显著特征。由坚守自我而能抱朴守拙、沉实笃定,这就意味着找到了诗意书道的“真我”。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田树苌先生饱读诗文辞赋,数十年如一日,践行诗书一体,以深厚的学养领字、入画,以淋漓的诗气融贯于诗书画印的艺术创作中,展现了他独步书坛的艺术风范。正如田先生诗作所云:
斐然文采发奇葩,短调长篇自一家。
观海登山情意满,溢为翰墨笔生花。
(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