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3日电 10月22日,向“新”而行·寻“美”交城主流媒体交城行采访活动在山西省交城县启动。在记者的采访中,交城县充满前景的在项目建设、农业转型、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精彩瞬间不断呈现在媒体面前,到处都是“新”亮点。
手工技艺都是绝活
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用于市级以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俗活动、传统曲艺等非遗重点项目德实物展览、展销。目前,交城县拥有滩羊皮鞣制技艺1项国家级非遗,有堆绫、云香、五香调料面等8项省级非遗,有玉雕、刺绣、狐公鼓等6项市级非遗,有木雕、烙画、山核桃制作技艺等135项县级非遗。
其中“交城堆绫”以表现花卉静物人物见长,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有“软体浮雕”和“立体国画”的美誉,2017 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交城县“云香”如筷子粗细,但是更长,弯曲盘旋,类似“一笔画”手法,制作成多种花纹图形,有传统“福”“禄”“寿”“囍”字图案,有花草、花边、博山炉形图案等。点燃一端后可连续燃烧24 小时以上,或两三日不熄,2013年12月,交城云香制作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交城金银器制作历史悠久,2017年“交城县金银铜器制作技艺”被命名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挖掘乡村文旅价值 重点打造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3 年,吕梁市委提出了要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力量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交城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浓厚的人文底蕴,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引擎,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乡土文化为灵魂,深入挖掘乡村文旅价值,重点打造天宁镇磁窑村、田家山村,西社镇东社村、野则河村,庞泉沟镇山水村、代家庄村、市庄村苏家湾组,东坡底乡神堂坪村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目前,这些乡村旅游重点村正加快实施村貌改善、环境整体提升等工作,乡村新风貌正孕育着精彩蝶变。
其中,段村自西汉初建印驹城,历经朝代更迭,名称变换,最终定名为段村。明清时期,段村晋商文化兴盛,村人四处闯荡经商,成就了“小太谷”的美誉,至今仍有七十余座晋商老宅留存,其建筑格局独具特色,村落结构完整,街巷风貌古朴,古树、古井、古磨点缀其间,记录着昔日生活场景,村内百年老店林立、民宅等设施古风犹存,特别是村内院落建筑保存完整,依稀可以看到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缩影,彰显出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苏家湾村毗邻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山谷秀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的绝佳地。
代家庄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代家庄村紧抓山水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鲜花文化与植物文化,结合“旅游兴村”概念,创新发展产业,依托香约薰衣草庄园、青禾谷种植旅游基地和百亩采摘园三大生态旅游主体,探索“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了生态农业、乡村观光、农家乐体验等多元业态,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
近年来,交城县依托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企业占到吕梁市总数的33%,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6%,成为全省首个获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城。交城经济开发区,是全省首批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园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261亿元,占全县90%,创造了全县80%以上的就业岗位、60%以上税收,已成为交城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就业的主阵地。(刘卫平 王连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