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千万工程引领晋中和顺崔家坪村小米加工走上致富“黄金路”
2024年10月23日 19:59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3日电 眼下,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崔家坪村小米迎来收获季,满地金黄的谷穗汇聚成片,农户们忙着在田间地头采收成熟的谷子,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以来,崔家坪村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通过发展小米加工产业链,将一粒粒金黄小米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金钥匙,书写“米粒兴村富民”的新篇章。

  走进崔家坪村谷子种植基地,颗颗饱满的谷穗随着微风轻轻摇摆,掀起层层金黄波浪。村民李善贵和大伙儿忙着在地里采收谷子,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

  李阳镇崔家坪村民李善贵说,“小米产业是我们村主要的加工产业之一,最高每亩平均产量大约在700斤左右。我今年种了十来亩,差不多能收入3万余元。”

  崔家坪村三面环山,土地多为含有富硒土壤的农田,极其符合谷子生长环境,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谷子,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小米延伸出来的传统加工产业也收获颇丰。

  李阳镇崔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朱元林表示,崔家坪村党支部认真调研分析市场,充分认识到要带领群众致富,就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就必须由家庭生产转型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为把好小米做成大产业,把地标产品提升为名牌商品,崔家坪村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做大做强小米产业上做足文章。为进一步提升小米质量,增加小米附加值,该村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引进小米色选、真空包装等设备,注册了“崔家坪小米”品牌商标,并创办了一家以经营有机绿色小米、杂粮的康顺杂粮销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农民流转土地和就地务工、合作社种植管理”的模式进行运营,实现了农民经营主体向“地主”转变,农民自营向“劳务输出”转变,农民即是土地的受益者,又是企业员工,实现了企业、农民双受益。

  “咱们全村共50多户种植谷子,年产量大概是20多万斤,通过统一管理经营,咱们平均每户每亩可以增收近2000余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打造相关品牌,提升小米的价值,不断拓宽村民的增收致富路。”朱元林说。(完)(李世鹏 王玮)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