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文学浸润生活 山西文学周·临汾篇在蒲县启动
2024年11月04日 18:53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4日电 (任丽娜 张鹏)群英荟萃,名家咸集。为进一步激发山西文学队伍的创作潜力,提升山西文学在全国文学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11月3日晚,以“最初中国 文明临汾 文学浸润生活 ”为主题的“山西文学周·临汾篇”在临汾市蒲县蒲子文化宫剧场开幕。

  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骏虎,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建国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陈彦表示,“山西文学周·临汾篇”的启动,正是展现新时代文学新作为新成果,让公共文学服务更广泛覆盖读者走进读者的切实行动。目前以中国作家“文学周”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已经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陈彦表示,希望作家朋友们能够借此机会,进行丰富而有意义的文学之旅,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以扎实之功、出彩之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新风,在博采百家中创造辉煌,顺应科技和艺术融合发展大势,深入挖掘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在积极参与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推出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在攀登文艺作品、文艺人才两座“高峰”上迈出新步伐,在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新景象,不断开创山西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骏虎表示,临汾是文化大市和文学强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化底蕴,近年来,临汾广大文学工作者笔耕不辍,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在省内外文学报刊发表大量优秀作品,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等诸多重要奖项,临汾市文联、作协受到中国作协山乡巨变文学活动资助,被授予“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优秀组织奖”。“西戎文学奖”的提级与评奖,为推动临汾乃至山西文学事业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学晋旅,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山西文学周”的开展旨在组织和带领广大作家继承和发扬山药蛋派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提升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更好释放文学潜能、重塑文学地位、彰显文学价值,为新时代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积极的文学力量。尤其是为山西省把文旅产业发展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助力。

  闫建国表示,临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出台了《临汾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设立了临汾市“五个一工程奖”“西戎文学奖”等市级文艺奖项和重点文化项目扶持奖励资金,推出了长篇小说《苍黄尧天》、诗歌《时代楷模》等一批文学精品力作,多部作品荣获了省“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书写了临汾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希望全市广大文学工作者,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用心书写城市“双品质建设”的生动实践,用情擦亮“西戎文学奖”的文化名片,用爱讲述“最初中国·文明临汾”的感人事迹。同时,希望各位名家大家以文会友、以笔传情,创作出更多体现临汾元素、临汾精神、临汾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山西文学力量。

  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致欢迎词。他表示,蒲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尧王于此地拜师问道,刘渊在这里称帝建都;著名经济学家、书法大家、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老先生,在家乡创建《蒲光学社》,从这里开始了革命生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西戎从这里走出、投笔从戎,成为人民作家,欢迎大家在时空穿越中遇见蒲县、品读蒲县。蒲县生态优良、宜居宜游,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鹿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岳庙,全县林木覆盖率61%,全域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3135个,是全县域“中国天然氧吧”,还是山西省避暑旅游胜地,诚邀大家在绿水青山间体验蒲县、享受蒲县。蒲县风劲潮涌、活力满满,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高品质生活热火朝天,32万平米棚户区走进历史,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多元化产业格局加速构建,精密制造加工专业镇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启动仪式上,还举办了西戎文学奖颁奖仪式和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黄河大合唱》音乐会。

  据了解,此次“山西文学周·临汾篇”由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临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蒲县县委、蒲县人民政府承办,山西省当代文学基金会、临汾市作家协会、中共蒲县县委宣传部协办。

  此次“山西文学周·临汾篇”活动期间,共开展六大文学服务活动,即一场红色音乐盛典、一次文学名家对话、一堂精彩文学讲座、一期文学专题培训、一次“百名作家进百校”、一次作家主题采风。旨在组织和带领广大作家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提升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更好释放文学潜能、重塑文学地位、彰显文学价值,为新时代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积极的文学力量。(完)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