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6日电 近期在江苏镇江召开的“中国楹联学会成立40周年暨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山西省闻喜县诗联学会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于第八届“弘扬楹联文化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项山西仅有的集体荣誉成为了闻喜、运城乃至山西的骄傲。
闻喜县诗联学会成立于1999年12月10日。25年来,在闻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宣传部、县委老干部局、县文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省、市楹联学会的亲切关怀下,认真贯彻“紧跟时代,服务大局,诗化生活,益人悦己”的十六字方针,团结拼搏,奋勇争先,成为闻喜文化强县一支生机勃勃的生力军,“闻喜楹联”成为誉播全国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25年来,闻喜诗联人同全国各地兄弟学会一起,在增强文化自信、攀登楹联高峰的道路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归纳起来为“三、六、九”。
三大创新
一是首创给文明户送中堂、拍摄楹联电影故事片,践行了楹联文化表现方式的创新;二是培养了“中国楹联文化村”——寺底村,探索出“楹联开路,文化乡村”的寺底模式,践行了楹联文化功能的创新;三是提出了“楹联高峰论”,系统论述了新时代攀登楹联文学、文艺、文化高峰的内涵、标准和途径,践行了楹联文化理论的创新。
六个第一
一是闻喜县委县政府首次提出“文化强县,楹联先行”的工作思路,号召全县学习“闻喜楹联一班人敢于领先、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首次将楹联列入“闻喜文化名片”,并两次将楹联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坚持25年每月一次“对联赶集”,从不间断;三是连续七批评选出249名“楹联精神富翁”;四是给文明户和先进团体、先进人物送中堂1000余人次;五是成功拍摄楹联电影故事片——《喜满堂》,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六是中楹会命名闻喜为首批“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第一个“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
九项成果
成立7个分会,带领近千名会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诗联作品,获奖800多人次;成立楹联登峰队,形成了“一帅、三杰、十老、二十佳、二百精神富翁、千名希望之星”的诗联创作体系;致力于新时代楹联“九大用”,按照“三美”标准和“五字诀”创作方法,淬炼出一批以荣获“中国楹联最高奖——梁章矩奖”、“全国当代优秀联家”、“全国联墨双馨艺术家”、“全国优秀楹联教师”为代表的楹联先进人物;培养了三所由中楹会命名的“中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和一所“中国楹联希望小学”,组织中小学生学联、写联、用联,有1800多副联作刊登在国家级楹联报刊上;成立“喜满堂”红联队,义务给群众书写春联5万余副,为各行业和县、乡、村、校写标志联千余副;筛选佳联108副,组织全国79名知名书法家书写,编辑出版《闻喜百佳联墨集》;举办全国和市县征诗征联大赛44次,提升了诗联的社会影响力;创编《闻喜诗联》刊物33期,被列为“全国楹联优秀期刊”,编辑出版《中国对联集成·闻喜卷》;创办山西第一座“楹联文化大院”,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闻喜诗联人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闻喜篇章的主旋律,坚持好的,弥补缺的,创造新的,扛起肩上责,用足手上功,不断开创闻喜诗联新局面,把一首首、一副副饱含时代温度的优秀诗联作品写在时代的潮头、生活的源头、人民的心头。(完)
(闻喜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