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6日电 今年以来,山西寿阳聚焦基层智治,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双向发力,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亮点,矛盾调解有特色,寿阳以车马协同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寿阳县解愁乡综合行政执法队大厅外,执法人员正在对违法占用消防通道的村民进行执法教育,耐心讲解占用消防通道的危害。在执法人员的引导下,村民认识到错误后也将车驶离了消防通道。
这是解愁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小小缩影,解愁乡作为寿阳典型的工矿型乡镇,辖区内工矿企业众多,私挖乱采、非法生产、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频发,执法力量“弱”、执法衔接“松”、执法效率“低”是长期以来制约基层治理的难点。今年以来,解愁乡创新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以案说法”柔性执法模式,共办理首次违法及情节轻微等不予处罚案件32件。
解愁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李言介绍:“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主动服务、分类处置原则,对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够主动改正的,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为主;对故意规避监管、拒不整改、多次违法的,由乡综合行政执法队上报平台,按流程予以处置。”
除了创新执法理念,解愁乡还在队伍建设、执法规范、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优化力量配备,高标准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探索构建“1+N”联动执法机制、“乡-村-网格”三级巡查机制、“人防+技防”执法网络三项机制,加强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协同,推动执法事项规范化,全面提升了执法效率。
解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王健说:“‘四严四化’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闭环,今年解愁乡动态调整取消执法事项15项,下放的执法事项由原来的48项减少到33项,壮马轻车以后,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了。”
朝阳镇作为寿阳县中心镇,村组类型多元,居民来源复杂,矛盾调解也更为棘手。面对如此情况,朝阳镇在实践中创新打造“家门口议事会”,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朝阳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之路。
“隔壁邻居加盖光伏发电板是好事,可也不能影响我们家的采光,谁来了也得讲道理。”面对朝阳镇泥河村村民王素萍反映的诉求,朝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司法所所长周吉光第一时间与双方谈心、疏解情绪,连续三天查阅相关资料,终于找到相关法律依据。经过前前后后20多次与建设单位上门协调,历时近一个月的艰难调解,终于让矛盾双方达成了协议。
不在会议室,不设主席台,百姓家中围一圈,将问题症结摆出来,讲出“烦心事”,议出“金点子”,开出“良药方”,这就是“家门口议事会”的精髓所在。为此,朝阳镇织密“镇、村、组、网”四级机构体系,组建“总队长、调解员、议事员、反馈员”四支队伍组织体系,充实“代表岗、法治岗、专家岗”三种岗位体系,实施“听”“析”“解”“帮”四步全过程调解法,合力搭建起强大的调解参谋力量。
朝阳镇党委书记李新文说:“朝阳还巧做‘加减乘除’,规范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依托‘1881’八种问题清单和网格触角一线上报,整合调解人员、包村干部、属地干部、事项归口干部多方力量,合力打造‘4+2’专班。”
八种问题清单是党建领航“1881”工程的重点内容,该工程作为今年寿阳党的建设一号工程,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对照要求部署,寿阳细化分解“数据牵引·整体智治”的集成性改革31项任务,着力将影响发展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效能清单”。
寿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玉峰说:“进一步有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和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更好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实施党建领航‘1881’工程的最终目标。由20多个主管部门单独考核变为县委统一组织考核,乡镇考核指标从188项精简优化为26项,县直单位考核指标从347项精简优化为最多33项、最少18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