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13日电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礼元镇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本质要求,通过打造“三支队伍”、抓好“三治融合”、夯实“三类阵地”,着力在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打造“三支队伍”,一线服务解民忧。用好网格队伍,各网格员兼任着调解员角色,通过督促网格员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对于收集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科学分析研判,确保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充分发挥他们地熟、人熟、亲熟优势,做群众生活中的“和事佬”,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用好调解队伍,依托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建立“专班主抓,主干配合、站所辅助”的攻坚模式。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访站人员力量,成立工作专班,相关站所提供政策支持,属地村主干全程参与,对现有纠纷案件全力攻坚,防止纠纷变信访,确保大事不出镇。用好警网队伍,依托“警网融合”优势,按照各行政村地理位置划分为5个警务网格,与18个基础网格精准覆盖,各网格员与村民警定期互通要素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双向互通,多渠道、多维度获取网格内纠纷情报信息,及时分流处置,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抓好“三治融合”,善管善治惠民生。法治保障促和谐,建设法治宣传栏,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平安建设条例宣传周等契机,整合法律顾问、妇联、片警、村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并定期推送法律法规法条,实施法律服务“敲门”行动,切实把法律服务送进家庭,把“法律明白人”培育到群众身边。德治教化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连续多年组织九九重阳节文化汇演,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群众生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法治、德治带来的红利。自治强基强动力,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以及乡贤德高望重作用,将他们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群众参与调解机制,有效确保调解工作有人抓、抓得好。
夯实“三类阵地”,规范处置暖民心。帮办代办拆心墙,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级便民服务站,设置亲民化窗口,整合人社、医保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接待来访的党员、群众,面对面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民生事项“帮办代办”,让群众少跑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夯实。心理服务解心结,设立心理服务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普惠性宣教为切入口,为群众解答困惑,为信访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以更理性的心态反映诉求,减少因情绪激化而导致的矛盾升级,促进信访矛盾及时就地实质性化解,实现纠纷不出村,矛盾就地解决的良好效果。矛盾调解近心距,通过枫桥工作站平台,集合民调员、法律顾问等群体能量,通过拉家常共商共议的方式,由党支部引导,党员领办,村民参与,将群众的事儿交由群众办,群众解决不了的事交由支部办,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邻里摩擦、土地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完)
(闻喜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