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21日电 (杨杰英 马鑫艳)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了97.8%,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可以达到1.1亿吨;1月—10月,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全市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久久为功深化全方位转型,中国式现代化晋中实践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21日,山西省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近年来,晋中市致力加大转型力度,加快构建体现晋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省一样,晋中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是重大使命任务。全市上下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晋中市聚力提高煤矿智能化、数字化开采水平,寿阳新元矿建成全国首座5G矿井,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了97.8%,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可以达到1.1亿吨。同时,大力发展风光储新能源产业,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732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达到55.4%,能源多元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锚定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用好开发区、产业链、专业镇、产业园等平台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特钢型材、碳基新材料等8个新兴产业成群成势,1月—10月,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建设灵石和介休两个焦化绿色循环产业园,全市焦化先进产能达到100%;昔阳尚太锂电成为宁德时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第一大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畅销带动下今年产销两旺。
今年,晋中市结合全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布局医疗器械、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产业。
晋中市最有潜力的“富矿”就是有21所驻地高校和34.6万名师生,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全国同类城市少有。当地持续推进城校融合、产学融合、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双融双创”,积极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依托全省第3家挂牌的“晋创谷·晋中”平台,打通高校创新成果和地方转化应用的通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作为晋商精神的发源地,晋中市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四上”民营企业数量达到2316家、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87.7%,经济总量占全市的近60%。今年,晋中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营商环境局,“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套餐扩面增效,“晋心办·暖企驿站”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前不久发布的全省民企百强名单中,晋中有18户,数量保持全省最多。
同时,坚持以专业镇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球产量的26%,今年海外市场销售势头不错,出口同比增长40.7%;太谷是“中国玛钢外贸孵化基地”,今年玛钢出口同比增长52%。1月—10月,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6.9%,排全省第2位。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晋中市每年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每年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晋中市还在全省率先实施“长幼同园”,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时段在同一所公办园就读,让家长接送孩子不再“多头跑”。健康晋中建设提速提质,县域就诊率达96.95%。稳岗就业增收、社保扩面提标、幸福养老服务等都取得新进展。市城区空气优良率改善排全省第1位,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奋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