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2月4日电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河曲县认真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努力让“小田”变“大田”、“农田”变“良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河曲县鹿固乡的王寺峁村,种植种薯的村民们迎来了丰收季。一片刚收完土豆的农田里,一垄垄田埂整整齐齐,新修的田间路、排水渠沿着田边延伸。
村民张手反告诉记者:“我今年种的240多亩地,这些地像去年哇,在收秋季节最少也的二三个月才能收完,可是在今年通过农田改造以后,高标准农田路也修宽了,地也修大了,我今年就用上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今年种的糜黍大约是150来亩,二天时间就全部收割成粮颗了,我还种得50多亩土豆,像以往一个月也刨不完,今年种是机械、收还是机械,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全部就收回来了,这确实是县里头给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好事。”
王寺峁村支部书记张彦飞介绍说:“2023年的10月底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实施是76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包括农田的整理、深耕、施肥还有田间道路的硬化。我们今年在改造过的高标准农田上种植的糜谷、马铃薯大幅增产,特别是这个马铃薯亩产在4000斤以上,田间道路也比过去平坦了,人们的出行也更加安全了,我觉得县委政府这项政策确确实实是一项深得人心的惠民政策。”
今年以来,河曲县在鹿固乡的王寺峁、南墕等9个行政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8万亩,河曲县兴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订单模式在王寺峁村种植脱毒马铃薯一级种薯2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为进一步扩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装备推广应用提供了作业基础,在王寺峁的种薯基地上,农民们真正尝到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丰景。
“我也没想到今年在王寺峁种得种薯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河曲县兴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满贵说:“我认为除了今年天不旱外,是高标准农田带来的丰产。高标准农田由过去跑水、跑肥、跑土‘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其次是改变了生产经营模式,过去是犁种、锹弯、?头刨,现在的高标准农田都用上了机械,再就是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用车能开到地头上拉回去作物,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河曲县连续两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民生实事予以全力推进,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夯实粮安根基。
河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部负责人李万荣介绍说:“由于我县属于黄土高原高标准农田限制性建设区,按照国家在2035年以前将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战略部署,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整村整乡推进。在沿川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在山区有水源的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在缺水地区实施早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局自2019年承担建设任务以来,在楼子营镇、巡镇镇、沙坪乡、土沟乡、单寨乡、鹿固乡、社梁乡等乡镇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99万亩,其中旱作高标准农田7.89万亩。”
围绕打造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不仅是王寺峁村,河曲县的7个乡镇70个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在8.9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上,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以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向土地要效益,向农业现代化要效益。
河曲县农业水利局副局长李成良表示:“规模种植的好处不只省时省力,更在于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改变经营方式,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让村民种地更轻松、有赚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黄河流经我县的优势,结合我县的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原有的老旧梯田实施整合并堰,在延川地区及部分有条件的半山区,大力恢复和发展水浇地,对没有水源的高山区建设水窖等储水设施,实行应急流动节水灌溉,计划到2030年还将建设8万亩,在2035年以前,将我县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发展了农业,也为农民富裕、农村兴旺注入新动能。据了解,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土地流转费增加200元以上,农民还可就近就便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稳定增收,和美乡村勾勒出美好“丰”景。(完)
(王春梅 张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