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立足优势、向新发力 山西孝义探路转型发展
2024年12月17日 15:48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2月17日电 12月16日,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一场),孝义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

  孝义市是全国唯一以“孝”文化和“义”文化命名的城市,孝亲敬老、义利并兼的优良传统传承至今。近年来,孝义市深入实施“两先四高”发展战略,锚定工业强市+文旅富民“双轮驱动”新方向,聚力“一园一企一业、一区一镇一链、一城一河一湖”三大路径,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强劲态势,特别是今年同时入围三个权威性全国县域百强榜单。

吕梁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孝义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清智介绍,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焦炭生产基地、氧化铝生产基地和全国首批50个重点产煤基地之一,该市立足优势、向新发力,产业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

  其中,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煤炭先进产能达到90%以上,建成19个智能化工作面;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并且全部配套干熄焦余热发电;氧化铝产业生产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国内首家氧化铝智慧工厂。

  打造“煤—焦—化—材”“煤—焦—化—氢”“铝矿石—氧化铝—铝基新材料”以及“镁矿石—原镁—镁铝新材料”等产业链,特种炭黑产品替代进口、远销全球;原镁冶炼产能占到全省10%,镁合金牺牲阳极占全球市场60%。

  探索氢能产业的“蓝海空间”,初步构建“气—站—运—车—用”完备产业链,开通首条中远距离纯商业运营零碳物流通道,积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氢能应用示范城市;同时,抢抓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赛道,锂电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即将投产,白酒、碳基新材料、铝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富民强市的道路越来越宽。将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孝义·最爱妈妈的城市”文旅品牌;实施标志性景区建设行动,老城区保护开发、曹溪河文旅康养示范区、胜溪湖生态创新示范区三大标志性项目和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开发低空旅游、太空舱等体验项目;实施运营管理水平提升行动,组建专业化文旅公司,引进专业团队,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做细文旅运营、做实文旅富民;实施全产业链打造行动,出台15条支持文旅的改革措施,以特色餐饮和品质住宿为重点,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的旅游业态。

  改旧换新、完善功能,宜居宜业的品质越来越高。精心提升城市高品位,全面完成三大棚户区改造征迁,4.5万农民搬迁入城,城镇化率超71%,建成区扩展到近30平方公里,稳居全省县城首位。精准畅通城市大循环,实施新义街、胜溪街等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在关键路段新建4座人行天桥;年内新增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精细治理城市微空间,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铺开71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68个街角游园,群众出门就能进园、推窗就能见绿;抢抓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孝义”,成立首家物管中心,打造“物业港”,城市管理更智慧,群众生活更舒心。

  城乡融合、以点带面,和美乡村的活力越来越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改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为重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污水垃圾及时处理,农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持续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以铭信禽业、凰鸣农牧为龙头的畜禽产业链,以力农、信发为龙头的设施蔬菜链,以一果、智宝康为龙头的核桃干果产业链,此外,梧桐山药、牛心柿子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持续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层次、差异化建成9个精品示范村和28个提档升级村。同时,高标准建成39条“四好农村路”,免费公交市域全覆盖。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幸福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聚焦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7800余个,教育教学环境提档升级,高考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县域前列。聚焦健康孝义建设,800余张床位的市中心医院建成投用,与北京协和、西安唐都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聚焦养老托育,出台“一老一小”服务保障19条改革措施,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和“1+6+N”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新模式,打造“孝亲颐养”服务品牌。

  发布会上,郭清智诚邀大家到孝义,品中华孝道文化、游千年北魏老城、赏千亩月季花海、享千载豆腐盛宴、栖百家乡间民宿。(完)

  (刘卫平)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