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10日电 “九龙绕壁腾云势,紫雾衔金太极图。鼓似雷声寒暑烈,钹如霹雳暖春酥。甘霖狂舞浑天韵,雨露轻飘润地隅。滚奏摇音成几度,大陵民俗耀明珠。”这首诗是对山西文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桥头大鼓的精准描述。
桥头大鼓是流传于文水县桥头村的一种传统民间锣鼓音乐,来源于当地祭祀风俗并与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血脉相连,是当地传统文化祈雨民俗的缩影,对研究文水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主要特点是:鼓大,声大,阵势大。因其鼓音声似滚雷轰鸣,被称“九龙浑天雷公鼓”。《中国舞蹈史话》记载:“秧歌鼓中最大,山西有些地方的新年社火行列,有鼓大如屋”,该鼓即指桥头大鼓。
据传,桥头大鼓为唐末时期桥头村关帝庙中一道士所造,意在弘扬道法、振兴庙宇。大鼓外壁雕有二龙戏珠金色花纹,并装饰其它花纹图案,古朴而又庄重。鼓的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大鼓发音低沉而雄厚,一经演奏,鼓似雷鸣,铙如电闪,钹像霹雳,人如游龙。
桥头大鼓乐谱共分四个乐章,分别是《浑天惊雷》《锦绣田园》《万众一心》《祥龙狂舞》,按照四个乐章分别排有四种队形阵势。当地盛传着“点着灯,添上油,要看大鼓到桥头”的说法,可见当时的桥头大鼓已闻名遐迩。(完)
(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