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24日电 山西省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新编蒲剧神话剧《精卫填海》,在众多戏曲舞台艺术作品中实属罕见,近期进行了首演,并将于2025年“两节”期间,在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旅厅主办的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震撼亮相。该剧主演、一级演员梁静在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塑造了《精卫填海》中“精卫”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剧作。我们深入探寻其成功秘诀,主要有四个“因子”。
因子一:民族精神的弘扬
先秦有文云:“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在浩瀚无垠的华夏文明长河中,《精卫填海》这一古老而动人的神话故事,犹如一颗闪耀着坚韧与不屈光芒的星辰,虽然跨越了数千年时光,依然照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基因,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弘扬这一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蒲剧《精卫填海》以此作为题材,铺陈了一段故事。故事讲到,上古炎帝之女精卫,在天上巡视,忽闻人间悲苦之声。忍不住下凡查看,却看到海王残害东海的黎民,同时欲与天地分庭抗礼。精卫义愤填膺,下决心要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她因救人心切使炎帝所赠日月双剑法力锐减,惨遭海王溺亡。女娲欲再造精卫,让她成为“精卫鸟”,并告诉她,从此可能不会再与父母相聚。精卫鸟与父母诀别,随后每日衔石填海,立志造福人间。她终以英魂之魄、正义之气征服了大海,还人间太平。此剧展示了精卫为了百姓平息海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好地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广大戏曲人自觉担当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用古老的蒲剧尝试演绎中华创世神话题材,深入发掘其时代内涵与精神价值,结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讲好精卫故事,演绎精卫经典,弘扬精卫精神,为戏曲艺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因子二:创作理念的指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精卫填海》在整个创作实践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了“古”不陈旧、“新”不离本的创作理念。蒲剧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古”不陈旧,就是对传统的古老艺术形式要进行创造性的传承与发展,在社会进步和科技手段更新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新”不离本,就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背离蒲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必须保持蒲剧艺术固有的本质特征。
《精卫填海》在“古”不陈旧上,根据该剧的神话特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音效、道具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特别是LED屏的创新使用,为全剧增色不少。此剧的大屏与别剧不同,设计成了一个椭圆形,产生了一种童话的效果,与全剧的神话背景相符。大屏一会儿是云雾缥缈的天上仙境,一会儿是光怪陆离的海底龙宫。一会儿是风平浪静的海滩,一会儿是凤凰涅槃重生的浴火。这样的背景使整个演出气势恢弘,形成了一种宏大叙事,而这样的设计还空出了台上的空间,不影响演员在空的舞台上充分展示戏曲表演的魅力。此剧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了音乐特色,二是坚持了独特的唱腔、曲调和节奏,三是坚持了戏曲的表演形式。正是因为既有守正又有创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才使《精卫填海》这部戏在现代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得到了广泛赞誉。
因子三:顶流团队的雕琢
戏曲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部优秀戏曲剧目的诞生,必须依靠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为此,蒲剧《精卫填海》专门组建了一个包括著名剧作家、导演、武术指导、艺术指导、戏曲专家、演职人员等组成的“顶流团队”,可谓群星荟萃,各显神通。他们密集研讨,广聚智慧,精雕细琢,反复打磨,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打造出这部精彩绝伦、堪称经典的《精卫填海》剧目。
剧本编剧是著名戏曲理论家翁偶虹的弟子、剧作家贾韧,他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丰富了上古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创作了人物形象十分饱满的戏曲剧本。
总导演是著名演员兼导演林为林,他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获得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和国家级非遗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在导演艺术方面创作了昆曲《蝴蝶梦》《临川梦影》《红佛记》,京剧《三借芭蕉扇》《新虹霓关》,评剧《孝庄长歌》(2017版),河北梆子《苏武》,婺剧《穆桂英》《骆宾王》,楚剧《杨乃武》等剧目,先后获得中国昆剧节、中国京剧节、浙江省戏剧节的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并多次担任国家级戏曲晚会总导演。
武术指导是著名导演张四全,他主演的剧目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西天路上美猴王》等,曾导演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杨门女将》等。
艺术指导是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任跟心,梅花奖获得者苗洁和国家一级演员李荣霞等。在舞美方面也聘请了国内知名团队,并三次邀请了国内二十几名戏曲专家现场指导。
承担此次演出任务的是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该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以传承发展蒲剧艺术为宗旨,始终坚持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行当齐全、功底扎实的年轻接班人,创作演出了《杨门女将》《火焰驹》《麟骨床》《薛刚反唐》《窦娥冤》《老鹳窝》《俄狄王》等20多部大戏和40多出折子戏,多次代表山西进京演出、全国巡回演出和出国演出,有20多名青年演员和演奏员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因子四:双向奔赴的奇迹
30多年前,编剧贾韧就创作出《精卫填海》剧本,30年后才找到全国最佳主角演员梁静,才找到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中心排演这部戏。《精卫填海》这部戏又仿佛是为梁静量身打造的,梁静恰恰具备了所有的相关条件,成为饰演主角精卫的不二人选,而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中心也成为最佳排演团队。可以说,《精卫填海》之所以能够被成功搬上戏剧舞台,成为优秀剧目,得到各界广泛赞赏,是“双向奔赴”创造的一个奇迹。
主演梁静主攻刀马旦兼正、小旦,师承任跟心、苗洁、李荣霞、窦爱香、贾学奎等名家,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主演剧目有《杨门女将》《白蛇传》《石佛口》《老鹳窝》,折子戏有《火凤凰》《扈家庄》《救裴生》等。在校期间,她就荣获了第六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小梅花金奖”第一名;2006年,获山西省戏曲演员最高奖第十届“杏花表演奖”、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红梅之星第二名;2018年,在田汉戏剧周——中国武林戏曲荟萃项目演出中获武旦组状元“一甲第一名”;2019年,主演的《扈家庄》入选国家艺术荟萃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2022年,获“中国戏曲红梅荟萃”金花十佳、“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
《精卫填海》是一部文武戏,演出难度很大。梁静充分发挥其文武兼备的特长。所谓文武,一般演员都是偏于一面,以武出身的,在文的方面能唱得过去,演得一般就行了;以文出身的,在武的方面比划几下就行了,惊险的、出彩的动作都是别人来做。梁静的文武却是与众不同。戏一开始,炎帝夫妇与小精卫话家常,一派亲情和睦的景象。梁静以闺门旦的行当定位人物,表现出了女儿的娇嗔和任性。她的唱,声音清脆,韵味十足,在文戏演员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与青龙的对打中,一对长穗剑上下翻飞。武戏文演,不求惊险刺激,只求炫目好看,充分表现了小公主的傲娇心理。神仙戏,人间情,梁静的人物塑造相当到位。女娲再造,浴火重生,一段翎子功相当漂亮。只见翎子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双翎波浪式前冲、旋风式回旋,甚至一翎出头,一翎旋转,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这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炫技,我们从中看到了精卫在烈火中的挣扎与奋起。在这时,技艺并不是单纯的炫耀,而是成了表现人物性格的有力的手段。再生后的精卫,最后一次见到父母,这时她早已经退去了小公主的娇嗔,她与父母做最后的诀别,一大段唱如泣如诉告别父母,壮怀激烈要为民献身,声情并茂,催人泪下。最后,她还在武戏方面大展身手,熟练运用了吐火、打出手、双剑袍、双鞭、小战刀等技巧,展示了高超武艺,塑造了精卫与恶魔搏斗的和英勇果断的形象。梁静在这个戏中突破了文戏和武戏的界限,将戏曲表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的文戏唱腔优美,表演细腻,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准确,无论是闺门旦还是大青衣都是一流水平,而她的武戏更是顶尖。她不仅是全剧武戏的主要看点,更是在许多方面有更多的内涵和创新,在武戏上可以说是超一流的。以往我们所说的“文武兼备”,说的是文戏出身的同时还能来几下武功,武戏出身的演员也能唱个不赖,但那“兼备”的一方面只是起到“备用”的作用,很难达到一流的水平。而梁静的表演则达到了两者都为一流的水平,可以说是文武兼“擅”,令人刮目相看。梁静的表演也反映了一种趋势,由于训练方法越来越科学,不同剧种的一些年轻演员也在向文武兼“擅”的方向发展。
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临汾市委宣传部和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创作团队、演出团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反复打磨和国内知名专家的精心指导,蒲剧神话剧《精卫填海》终于成功上演、脱颖而出了,并要在山西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震撼亮相,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上一份高品位的精神盛宴。(完)
(山西省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亢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