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2月20日电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阳白兴乡实践队寒假期间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乡村产业、对话基层干部,以青年视角探寻乡村振兴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访村情、听民声:对话基层治理“带头人”
实践首站,队员们走进阳白乡殿头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展开座谈交流。村支书详细介绍了殿头村的发展历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经验,以及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殿头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交流中,实践队员围绕“如何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等议题积极提问,村支书对青年学子关注乡村发展的热情给予高度评价,并寄语大学生“用知识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探产业、谋发展: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实践队实地考察了阳白乡的现代农业大棚基地和五爷酿酒厂。在蔬菜大棚内,队员们看到反季节果蔬长势喜人,技术员介绍:“我们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增收。”
随后,队员们走进五爷酿酒厂,深入了解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品牌营销的融合之路。酒厂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托五台山文化打造地域特色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就品牌包装设计、文旅融合营销等提出建议,获得企业认可。
寻文脉、护生态: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实践队专程走访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南禅寺。在古刹的飞檐斗拱间,队员们感悟千年文化积淀,并与当地文保工作者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此外,队员们还参与了乡村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清理河道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以青春之名,赴振兴之约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书写时代担当。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建言发展,用热情传递温暖。实践队员表示:“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我们将把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动力,未来在专业领域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阳白兴乡实践队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形成了涵盖产业调研、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的多维度实践报告,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智慧。(完)
(牛紫涵 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