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7日电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再度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流量谷长期扎根山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经验,融入“具身智能”“智能算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方向,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聚“新”成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为立足煤基资源禀赋与制造业基础,构建以数智化为核心的产业创新生态。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山西正将传统能源优势转化为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的动能势能,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其精密铸造、液压传动等传统工业能力为智能机械载体的研发提供了独特支撑。
具身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煤矿巡检、煤炭运输等领域机器人突破复杂场景感知瓶颈,更通过人机协作新模式重构装备制造流程,是山西实现“数转智改”的关键技术载体。
202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在贺晗看来,布局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业务,运用人形机器人、机械狗在煤矿开采、煤炭运输等复杂环境采集设备和环境数据,构建数采工厂,并用于行业大模型训练,将为能源产业的高效运营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山西能源产业向智能化迈进。
山西数据流量谷围绕“人工智能+”主线,吸引了一批该领域的龙头企业,把科技创新成果与省内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从应用层激发省内前沿科技创新活力,带动未来产业发展。入园企业天娱数科打造的Behavision空间智能MaaS平台,拥有“人形机器人空间动捕长程数据”“大场景空间感知模型重建数据”等5个完成资产登记的3D具身智能数据集,将直接赋能省内煤矿机器人技术和文旅沉浸式大空间历史场景重建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
上市公司光力科技为西山煤电西铭矿引入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自动化钻机,该钻机仅通过一个操作手柄,可实现一键自动钻进和钻机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全面监测,并可根据煤岩、钻进等参数智能优化钻进策略,大幅减少人工,提高现场操作安全性。该场景目前已入选国家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以“旧”焕“新”,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线性过程,更是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重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绝非被动适应,而是主动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传统产业从“规模红利”向“创新红利”跃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山西而言,煤焦钢电等传统产业既是经济支柱,也是转型主战场,需将民营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主体,把数字化技术嵌入产业链全环节,才能实现传统生产流程的“解构-重构”,从而因地制宜地推动各类数字技术协同转化为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动能。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重构竞争力的‘基因改造工程’,但中西部地区目前还普遍面临着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三不困境’。”贺晗表示,可以从“筑基——打造普惠型数字新基建”、“滴灌——强化金融、数字体检双向支撑”、“育林——培育数字人才、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养分生态”三大方面加速转型进程。
数据流量谷运营四年以来,已吸引8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为解决企业“缺技术不会转”问题,流量谷着力普惠型数字新基建建设,搭建了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算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10个数字化平台,并联合华为云、云岫科技、帆软软件、盘石集团等数字化转型服务“专家”,为入驻企业打造了各类“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让数字化从“空中楼阁”变为“接地气的工具箱”。
为解决“缺钱不愿转”问题,流量谷逐步探索出“园区+平台+金融”的发展模式,打通了数据由要素到资产到资本的可行路径,让数据资产成为企业融资的又一渠道。2024年,流量谷数据服务商山西鹏景科技现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签约获得数据资产无质押900万元人民币增信贷款额度,实现了山西省数据资产无质押融资“零”的突破,为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提供了标准化指引,助推省内更多此类案例落地。
为解决企业“缺人不敢转”问题,流量谷连续两年举办数字经济高校双创大赛,大赛抖音话题播放量累计上亿次,参赛人数累计超10万人,近百家数字经济企业积极响应,参赛选手覆盖60多所高校,辐射北京、广州、江苏、湖北、重庆、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多个地区,乃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数字经济人才,产生广泛影响力。
破壁创“新”,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兴起、DeepSeek国产大模型惊艳世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数据、算法、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支撑点和落脚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和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就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提供了具体抓手。
“对于数字经济而言,数据是‘燃料’,算法是‘大脑’,算力是‘躯干’,三者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贺晗表示,打破数据流通壁垒、算法迭代瓶颈与算力供给约束,实则是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线性增长模式,推动生产力向非线性、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演进,构建起以数字技术为底座、智能决策为核心、人机协同为特征的新型生产体系,从而向生产力求“新”求“质”,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作为“全国数据要素第一园”,流量谷长期以来聚焦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把“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把新兴技术与煤焦钢电新能源等山西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致力于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的跃迁。
在数据要素方面,流量谷四年以来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累计突破62亿元,依托低成本的数据流量供应,培育了短视频、直播电商、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业态,打造出数字能源、数字智造、数字文旅等10余个“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在算法应用方面,园区将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与煤焦钢电新能源等山西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广泛推动大模型渗透应用,在能源、制造、医疗、文旅等方面打造出一系列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工智能+”效应持续扩散。
在算力发展方面,园区建立普惠算力调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广泛汇聚多方算力资源,纳管零散算力,整合闲置算力,推动智算服务逐步从“按指定规格购买资源”的粗放管理模式向“按任务匹配资源、按资源使用量结算”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目前该平台合作单位国家超算太原中心已深度适配与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不断降低入谷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实现算力普惠。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单一产业的独舞,而应该是技术、产业、生态协同共振的交响曲。在当下山西,一个个以节能降碳、集约循环、高度智能为特征的新业态新场景正在不断涌现。未来,数据流量谷将依托山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持续发挥“数据-算法-算力”协同发展的飞轮效应,加快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为激发省内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完)
(雷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