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0日电 一辆120急救车疾驰驶入晋城大医院。76岁的张奶奶恶心呕吐,大便变成黑色,逐渐出现呕血、大口吐血症状,血红蛋白下降、重度贫血、血压下降……这是典型的消化道出血,若找不出病因,出血得不到控制,可能危及生命。
即便在救护车驶向医院的路上,张奶奶的吐血仍有1000ml,病情进展迅猛,院前紧急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下肿物,表面可见多处出血点,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院内,消化内科、急诊医学科医生待患者到院后,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评估后将患者转运至介入手术间。即将手术时,患者突然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意识丧失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多科室紧急抢救:气管插管、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升压,紧急加压输血、扩容补液,稳定生命体征,为下一步治疗争分夺秒。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抢救团队紧急进行“介入栓塞止血”治疗。术中,发现肿瘤浸润脾动脉分支血管,导致4处血管破裂出血,大量血液逆流回胃腔,从口中呕出。“腹腔内动脉造影+胃网膜左动脉、脾动脉栓塞术”,精确找到“肇事血管”,使用特定的栓塞剂栓塞出血的血管,成功止血。次日复查,患者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提示仍有出血,考虑胃内肿瘤过大。
要想“保命”,这颗炸弹得尽早“拆除”。介入科的止血治疗,为肿瘤切除争取到宝贵时间。经过2小时手术,医护团队将患者胃前壁大弯侧近贲门处一肿物完整切除。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物为胃肠间质瘤。
从入院抢救,到准确判断病情,从介入止血到肿瘤切除,每一次治疗都环环相扣。目前,张奶奶已康复并出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