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1日电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山西浑源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
浑源多部门携手开展“三八”维权周集中普法活动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浑源多部门在锦联汇广场开展以“三八维权月,法律进万家”为主题的普法活动,活动旨在增强妇女法律意识,提供就业选择。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王兴春出席活动并致辞。
王兴春向全县妇女同胞致以节日问候,并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妇女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妇女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是维护妇女权益的最有力武器。今天,举办庆祝第115个三八妇女节法律宣传活动暨大型女性招聘会,是给浑源广大女性求职者提供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帮助大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增收。并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当地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让每一位妇女都能了解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县妇联主席高芳宣布活动开幕。
活动现场宣读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呼吁大家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活动包含法律宣传、妇女招聘、免费义诊及文艺演出。法律宣传区为女性解答债务、薪资等法律疑问;招聘会招聘人员为求职者介绍岗位;义诊区恒岳民康医院团队提供测血压等服务获好评;文艺演出展现新时代浑源女性风貌。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发放招聘、法律等宣传资料20000份,近百人咨询法律与就业问题,提供55个就业岗位,38人达成意向,就诊咨询300余人。
此次活动由浑源县妇联主办,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司法局、县文旅局、县科协、团县委、浑源调查队协办,浑源恒岳民康医院、县锦联汇购物中心承办。
浑源县妇联组织妇女节州署文化体验活动
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巾帼风貌,浑源县妇联组织全县各界50余名妇女代表走进浑源州署,共度佳节。活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互动式交流展演,让女性代表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代表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州署大堂、华夏古兵器博物馆等地,增进了对古代州署建制与军事文化的了解。在大堂内,情景剧《州官断案》生动上演,重现了古代审案场景。
走进三进院,古乐团队带来《金蛇狂舞》《茉莉花》等经典器乐合奏。随后,大家体验了“焚香品茗”传统礼仪。现场还设置蒙眼吃香蕉、双人挤气球等游戏环节,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此次活动采用“文化+体验”创新模式,将妇女节庆祝活动与地方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展现出新时代女性风采,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意义。
浑源巧韵·献礼巾帼:非遗手工活动共庆“三八”妇女国际妇女节
近日,县文旅局二楼大厅内欢声笑语、气氛热烈,由县文旅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文化馆精心组织的“浑源巧韵·献礼巾帼”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非遗手工活动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女性精神文化生活,向广大女性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与敬意。
活动伊始,县文旅局局长徐彦龙、县总工会常务副会长李红广、县妇联主席高芳分别发言,向在场的所有女性送上了节日的祝福,鼓励大家继续发挥“半边天”作用,在助力文旅产业升级、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活动中,浑源县石奶奶手作坊乡创带头人、布老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学者李佩琦为大家讲解传统文化并进行手工教学体验活动。在手工教学环节,石奶奶手作坊的绣娘亲自示范,从进针的位置、力度,到拉线的技巧,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参与者们全神贯注,认真学习,不时提出疑问,现场互动频繁。在绣娘的耐心指导下,大家亲手制作出了一件件手工作品,不仅收获了创作的乐趣,更感受到了非遗魅力。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据介绍,今后将进一步传承手工非遗,全力打造“浑源绣娘”这一特色品牌,让绣娘们精湛技艺走进大众视野,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为全县非遗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税务局开展“税月巾帼艺·雅韵颂春风”“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
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进一步丰富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国家税务总局浑源县税务局组织全体女职工开展“税月巾帼艺·雅韵颂春风”“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以别样形式传递节日祝福,激励全局妇女同志们在动手实践中弘扬时代精神,展现巾帼风采。
活动中,女职工们分组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大家围坐一团,相互交流技巧,分享创意灵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用心制作,一个个精美的黄芪枕头、俏皮的妞妞棒花、色彩斑斓的彩绘玻璃杯、创意十足的蔬菜花束相继出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女职工们的智慧与巧思。
活动结束后,女职工们纷纷表示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三八”节,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今后将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女性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勇挑重担、开拓创新,为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完)
(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