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创新应用“云打桩系统”攻克复杂地质桩基施工难题
2025年04月14日 15:01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14日电 近日,由中建八局东北公司承建的山西徐特立高级职业中学刘胡兰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面对场地水位高、地基承载力低、桩机作业面不稳定等不利条件,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预制桩云打桩系统”,成功替代传统RTK桩点定位工艺,大幅提升了桩基施工的精准度和效率。经第三方检测,项目961根工程桩均达到I类桩标准,桩位偏差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打桩系统代替传统工艺。

  挑战:复杂地质条件制约传统工艺

  该工程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软,承载力不足,传统桩机施工时极易出现设备下陷、桩点偏移等问题,严重影响成桩质量和施工进度。若采用常规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虽能满足一般工况需求,但在软土、高水位环境下,桩机稳定性难以保障,桩位精度易受干扰。

  突破:云打桩系统实现精准定位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联合技术单位研发并应用了“预制桩云打桩系统”。该系统通过云端数据平台集成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时监测桩机姿态、下沉量及周边地质变化,动态调整打桩参数,确保每根桩的垂直度、坐标位置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相较于传统工艺,云打桩系统具备以下优势:抗干扰性强: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校正,减少软土振动、设备位移对定位的影响;实时反馈:施工数据即时上传云端,管理人员可远程监控并优化打桩路径;智能纠偏:系统自动预警偏差趋势,指导操作人员调整,避免返工。

  成果:961根I类桩打造质量标杆

  经第三方检测,项目961根工程桩均达到I类桩标准(桩身完整、承载力达标),桩位偏差远低于行业规范要求。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云打桩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可靠性,也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应用‘云打桩’技术,是数字化施工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智能化工艺,推动建筑行业向高效、精准、绿色方向发展。”(完)(赵非)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