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16日电 由太原师范学院校团委举办的第三届“行知杯”未来教师大赛近日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守教育初心传行知精神”为主题,设置了模拟上课、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粉笔字四大核心赛道,覆盖全校19个院系223名参赛选手,300余名学生观摩团及13位专家评委。
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等奖29名、二等奖41名、三等奖57名及优秀奖96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师范生的培养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师范专业认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维赛道强技能:“三尺讲台”上的全方位锤炼
作为该校师范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本届大赛采用“四位一体”竞赛体系,重点围绕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一践行三学会”中的学会教学,聚焦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两大指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积累教学经验。
模拟上课,真实场景淬炼教学能力。模拟上课赛道共设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包含文科类、理科类、艺体类三个参赛组别,为选手提供了全学科的教学实践平台。
文科组立足"以文育人",重点考察教学设计的人文底蕴;理科组突出"思维建模",强调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艺体组则聚焦"创意表达",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特色课堂展现美育实践。
在各个分会场,参赛选手们展现出卓越的教学风采。他们仪态端庄大方、自然得体,教学思路严谨清晰、逻辑连贯,语言表达准确精练、生动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新颖独特。
教案设计,理论落地彰显育人智慧。参赛选手根据要求提交涵盖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思政融合等要素的完整教案。评委专家在评审过程中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并纷纷表示:“今年涌现出多份‘教案设计’优秀案例,充分体现了太师学子对核心素养导向课堂的深刻理解。”
课件制作,技术赋能打造智慧课堂。在课件制作赛道,选手们运用PPT、动画设计等方式进行设计交互式课件。参赛选手突破传统PPT制作框架,采用各类演示、动画大师等智能工具,构建出沉浸式教学场景,实现美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评委团成员围绕课件的知识准确性和技术适切性两方面进行双重把关,确保在技术赋能下教育的内涵和本质保持不变。
粉笔字书写,笔墨丹青传承师者匠心。“三笔字”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校团委连续三年来将其纳入竞赛体系,选手们需提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古诗板书。评委从笔法结构、版面布局等维度严格评分。评委组强调:“板书是教师的第二张脸,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仍需守住这份教育匠心。”
各大名师严把脉:专业评审护航师范生成长
本次活动特邀9位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各学科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专业评委团,采用“双线评审”机制。
模拟上课赛道实施现场评分,围绕教学理念、课堂互动、技术应用、说课展示、教学设计、模拟课堂呈现等多个维度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教学能力,针对每位选手的特点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依据科学的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位选手进行评分和点评。
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粉笔字赛道中,采用“盲评+交叉复核”的模式,进一步确保评审客观公正。国家级骨干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邵朝恒总结时指出,比赛不仅检验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更是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实践平台。希望广大太师学子继续坚持不断打磨专业技能,为弘扬行知精神和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筑牢坚实基础。
赛前筹备筑根基:校系二级联动赋能师范生培养
为提升赛事的专业度,增加师范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团委构建出“训-赛-评”一体化培养链条。在比赛前期,院系级团委会针对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板书设计”等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往届获奖选手与参赛者进行交流,进一步打磨课程。
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比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教育初心的试炼场。未来将在三尺讲台更好地书写新时代的教育答卷。这些举措不仅为大赛蓄力,也有力推动了该校“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赛后延伸促发展:构建长效育人生态圈
本次大赛的圆满落幕并非终点,而是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起点,校团委将进行资源转化和内容共享,将获奖选手的表现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供全校师范生参考,打造开放式教学资源库。
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把学科竞赛作为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不断探索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专业过硬的优秀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完)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