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2日电 (记者 范丽芳) 每年的4月15日到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4月21日,山西省人民医院16大专业的48位肿瘤专家集体坐诊,为患者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防癌科普。在这场关乎生命的对话中,"预防优先""地域特色""早筛早治"成为高频词。
当下,肿瘤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持续攀升,不仅意味着个体生命的考验,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命运。“科学预防可降低风险,早期筛查能挽救生命。”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田首元说。
肿瘤防治的多科联动
"我省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贲门癌占比尤为突出,这与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马瑞军的分析直指要害。山西部分地区民众喜食腌制食品、热汤面食,且有饭后立即午休的习惯,这导致贲门区域长期受反流刺激,成为癌变“温床”。
针对肿瘤疾病特点,山西省人民医院打出防治“组合拳”:肿瘤中心构建全流程诊疗体系,创新开展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蒋蕊举例:"肺癌患者若出现脑转移,神经外科立即介入;营养状况恶化时,营养科同步跟进。"这种"量体裁衣"的精准医疗,让晚期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
早筛早诊的"民生密码"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低剂量CT筛查能让我们早发现早干预。"胸外科主任马骏的科普化解了民众的"结节焦虑",但也强调不能忽视,“对于有些特定形态的肺结节,专家可以通过判断发现很多早期肿瘤。
值得一提的是,马骏通过多年临床治疗还发现,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医学技术的进步,近十年,越来越多的早期病变患者通过筛查被发现,早筛早诊早治疗,将极大提升治疗效果。
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侯生槐则聚焦"息肉癌变"的防治窗口:"切除一枚息肉,就能阻断一条癌变路径。"他建议45岁以上人群肠镜普查,发现腺瘤性息肉及时切除可显著降低肠癌发病风险。乳腺肿瘤病区副主任张静补充道:"早期的乳腺癌经过综合治疗,5年的生存率超90%,10年的生存率也在85%左右,但女性筛查意识仍需加强,尤其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健康生活的"晋味方案"
防治肿瘤,需从舌尖开始改变。专家团为山西民众量身定制"健康食谱":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增加紫甘蓝等蔬菜;食面后等半小时后再午休,减轻贲门反流;控制红肉比例,补充膳食纤维。消化肿瘤内科专家特别提醒:"一碗刀削面配老陈醋虽是乡愁,但搭配绿叶菜才是健康选择。"
现场,来自16个领域的专家围绕肿瘤防治热点问题举行科普讲座,涵盖消化道肿瘤、肺结节、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常见肿瘤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等。同时,门诊大厅设有义诊现场,专家面对面为患者解答疑惑,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防癌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田首元倡议民众尝试调整一份更均衡的食谱、坚持一项可持续的运动、戒断一个伤身体的习惯,给自己和家人一次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暴露于高危环境的人群,更要将“早筛”纳入健康清单,“当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终将筑起对抗肿瘤的全民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