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5月1日电(记者 张立程)古韵龙城,春光明媚。5月1日,2025首届小排球嘉年华(北区)在山西省太原市盛大启幕。来自全国13个单位的36支队伍、近300名青少年运动员与30名裁判员齐聚一堂,将在3天赛程里,围绕男子甲、乙、丙及女子甲、乙、丙6个组别展开激烈角逐。
据悉,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排球协会、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山西省排球协会、太原市迎泽区教育体育局承办,太原市三十七中、太原荣耀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协办,深度聚焦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与体教融合实践。
国家排球管理中心青少部王旭阳、山西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张海军、山西省自行车击剑球类运动中心主任尹永京、迎泽区教体局局长张涛、嘉年华管委会主任刘吉芳、管委会副主任古松等嘉宾莅临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太原市海边街小学、桃园路小学、三十七中分别表演了精彩的交响乐演奏、花式跳绳、啦啦操,孩子们均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全场掌声不断。
随后,全体人员齐声高唱国歌,运动员代表庄严宣誓“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裁判员代表郑重承诺“公平公正、专业执裁”,严谨的体育精神贯穿始终。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前中国女排奥运冠军刘亚男作为特邀嘉宾,与嘉宾一起为赛事开球,这一精彩瞬间点燃现场气氛。
此次嘉年华打破传统赛事框架,精心构建“竞技+研学+课堂”的多元体验场景。竞技环节,标准化赛制精准覆盖不同年龄组别,既着重检验选手技术基本功,又高度重视团队战术配合,为青少年搭建起从兴趣萌芽到专业进阶的优质平台。
借助刚结束的太原全国阅读大会东风,本次嘉年华特色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比赛之余,孩子们将走进太原历史文化地标晋祠与古县城,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实现体育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深度交融。让小队员们在畅享运动快乐的同时,参观古建学习历史,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养分。
晋祠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集古代建筑、雕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瑰宝。晋祠始建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初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后历经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扩建修缮,形成今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建筑群。
此外,太原古县城也是此次嘉年华研学的地点。太原古县城以“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为定位,既是晋阳古城的历史见证,也是现代文旅的创新典范。其独特的“凤凰城”格局、明清建筑集群、沉浸式文化体验,以及与晋祠等景区的联动,使其成为太原乃至山西不可错过的文化地标。无论是探寻历史、品味美食,还是打卡影视场景,这里都能让游客感受到“唐风晋韵”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张海军表示,本次嘉年华落地太原,既是对山西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本土小选手提供了与全国强队交流切磋的难得机遇。他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西男女排均为全国甲级劲旅,在国内排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值得骄傲的是,山西排球还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周晓兰等众多优秀人才。此外,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女子排球队、太原十五中男子排球队均多次斩获全国冠军。
山西省体育局击剑自行车球类运动中心主任尹永金满怀深情寄语,希望小朋友们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小排球运动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集体体育项目,而“排球从娃娃抓起”更是推动我国排球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小排球聚焦6-12岁小学生群体,是校园排球普及的关键一环,对于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能力、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运动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西省排球协会在推动小排球发展上成绩斐然。2024年7月,协会成功承办全国小排球锦标赛晋城站比赛,为全国小学生搭建了高水准的竞技平台,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本次承办首届全国小排球嘉年华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吸引更多小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特别值得期待。未来,山西将以此次赛事为重要契机,全力推动小排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积极探索“体教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
随着首日小组赛哨声响起,300名小队员已斗志昂扬地踏上赛场,他们将用拼搏的汗水生动诠释“勇于拼搏、永不言弃”的排球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热血青春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