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23日电 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是一个综合性、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2025年伊始,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正式实施,并对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山西省农商行反洗钱工作从“制度铁规+科技支撑”双向发力,全方位推进反洗钱工作。
制度赋予“牙齿”和“规则”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完善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要求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
根据工作实际,省农商行依据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和近年来关于反洗钱的监管要求,结合“基础管理提升年”工作,从组织架构、风险评估、身份尽调、资料保存和交易监测等方面,对现有的19项反洗钱内控制度进行详细梳理并修订完善。同时,逐项梳理53个业务(含服务)的内控制度、操作流程、业务系统等,提升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
在此基础上,整合业务、反洗钱、审计“三道防线”力量,明确各层级反洗钱岗工作人员职责,同时推行“专人专管”的责任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洗钱风险防控网络,确保各项制度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科技提供“眼睛”和“手脚”
反洗钱工作涉及一系列复杂而严谨的流程和措施,技术赋能帮助基层破解风控难点。
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省农商行加强事前防范,自主开发反洗钱分析数据库,以反洗钱监管要求和支撑业务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人民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建设试点,增强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建设的自主性,保障调整监测模型、规则和参数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预警率、报告率和成案率。
特别是在及时堵截涉嫌电话诈骗和网络赌博的违法资金上,省农商行通过构建“技术防御+内控管理+宣传教育+联防联控”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案件分析、交流研判的成果运用,建立更精准的异常交易监测模型,发现并向人行和公安机关移交涉嫌组织网络赌博和掩饰隐瞒犯罪线索,并对发现的异常银行卡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累计堵截异常账户资金超过1.51亿元。
执行锻造“利剑”和“盾牌”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山西农商行根据农村独特的区域属性和社会结构,一方面通过靶向宣传,将反洗钱知识宣传到位;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确保内控制度执行到位。
在靶向宣传上,各级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潜移默化培育基层群众的反洗钱“免疫意识”,省农商行委派业务骨干到属地开展差异化培训,累计受训人数达1万余人次。同时,丰富线上学习资源,将反洗钱培训视频上传至“省农商行在线学习平台”,打通了知识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完)
(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