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打造“专属阵地”破冰“陌邻” 全龄共享“幸福圈”
2025年08月01日 14:30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1日电 作为山西省太原市集中回迁安置试点社区,杏花岭区职工新街街道新村社区立足人员复杂、小区连片、资源丰富、物业集中等治理特点,创新实行“交叉任职”,夯实组织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影响力;建设“专属阵地”,培育服务力,通过社区党委引领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助推社区治理的模式,有效破解党员归属感不强、民生问题根治率不高、便民服务人性化不足等治理难题,推动“陌邻”变“睦邻”,党建暖民心。

  交叉任职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自从加入小区党支部,觉得自己更有归属感了,退休生活也有了新的盼头。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通过积分奖励,激励我们想干事、干成事,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为身边邻里服务,让我们这些回迁安置人员,成功地融入小区发展,从‘你我’变成了‘我们’。”这是企退党员、小区党支部委员、社区“馨纯”生活服务社会组织队长刘美琴常挂在嘴边的真心话。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委积极推行“支部建在小区里”的工作方法,精准织密组织网络,遵循应建尽建原则,成立小区党支部8个,楼栋党小组40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7个,辐射带动社区30名党员参与“先锋行动”,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有力激活党建引领的“神经末梢”,以党员先行、群众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将2名社区社会组织骨干纳入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奏响党建引领共驻共建的幸福“主旋律”。

  特色品牌吹响社区治理集结号

  “听了党员奶奶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佩戴红领巾的意义。”七一前夕,驻地职工新街小学的孩子们走进小区党建阵地(童年密码),聆听“薪春”社区社会组织(讲师团)的老党员们讲述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洗礼,成为老少融合幸福圈实打实的受益者。

  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党委巧借“人力”,积极指导社区居民发展群众性组织,结合社区“五老”资源丰富、物业支持配合度高的两大特点,组建“薪春”社区社会组织(讲师团)和“馨纯”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建强银发队伍,鼓励建国前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劳动模范、企退党员发挥夕阳余热、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打造红色物业,推动社区、居民、物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协商解决社区里的“急难愁盼”“关键小事”,联动驻地单位、学校、企业,多元共治,凝聚合力,推进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以“红色身影”守护“幸福生活”。

  专属阵地推动暖心服务零距离

  “如今,因回迁安置带来的陌生感,因彼此陌生导致的小摩擦,被其乐融融的阵地和大家参与的活动所破冰、破解,社区治理迎来了稳定的和谐、宜居的美景、幸福的氛围。”“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我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里,我既实现了老有所乐,也实现了老有所为,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原来,小区物业的服务总是差强人意,我们反映了好多次,都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如今,在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协商的推动下,不仅服务升级了,氛围也更加融洽,大家伙的心结一下就解开了。”

  在促进社区发展中,社区党委以服务建强纽带,以全龄友好突出重点,将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最前沿,联合物业服务企业,打造辐射8个小区6037户群众的党建阵地,为2支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和2支培育中的社区社会组织搭建学习平台,常态化开设“党建微课堂”,传递党的“好声音”到党员群众身边;提供活动场地,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定期开展集体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向心力;创新服务载体,进行“议事会”“帮代办”“志愿行”,推动社会组织“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成为社区治理的有力担当。(完)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