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7日电 走进山西侯马的汾上村农业园区,连片的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棚内黄瓜翠蔓垂挂,西瓜圆润饱满,辣椒红绿相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车。“多亏农商行的‘富农贷’,今年扩建的几个棚全用上,蔬菜产量大大提高。”种植户李师傅擦着汗,向正在走访的侯马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展示刚摘下的黄瓜。
正值夏种夏收关键期,侯马农商银行以“党建+两进两服务”为抓手,聚焦大棚蔬菜、水果产业,通过驻点服务、技术赋能、精准信贷三项举措,将金融活水注入田间棚内,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驻点大棚解急忧 服务送到垄沟边
傍晚6点,汾上村蔬菜大棚区热闹非凡,侯马农商行“党员突击队”的红色帐篷支在棚头,几名员工正为农户办理贷款签约。“早上摘完辣椒顺路就把贷款办了,不耽误晌午装箱发货。”种植户张师傅拿着刚到账的“富农丰收贷”15万元的银行卡,脚步匆匆返回大棚。
针对夏季大棚作物播种期集中、资金周转急的特点,侯马农商银行在设施农业重点村设立“棚头服务站”,把金融服务嵌入农户生产动线。同样是辣椒种植户的王师傅感慨:“前天中午客商急着拉货,农商行小伙顶着38℃高温,蹲在大棚里给我办完5万元‘富商贷’,后背都湿透了”。
垄沟课堂强赋能 金融知识记心间
金融宣讲重在“入脑入心”,为了破除金融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梗阻,让大家能够更详细的了解侯马农商银行的金融政策,客户经理将生硬的政策转化为“大棚语言”——用“黄瓜生长周期”比喻贷款期限设置,借“西瓜授粉窗口期”讲解贷款申请时效,拿“辣椒价格波动”警示盲目扩产风险,让农户边干活边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
烈日下,农商行员工的大棚服务日志越记越厚,这些沾着泥土、浸透汗水的字迹,正是“百姓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
量体裁衣创新贷 精准滴灌产业链
针对设施农业“投入大、回款快、季节性强”的特点,侯马农商银行推出“富农”系列产品矩阵,构建全链条服务。精准匹配生产周期,针对6、7月瓜菜换茬高峰,提供最短3个月最长3年期限的精微快贷,同时以本地户口或营业执照为授信依据,以“1552”为准入标准,为农户提供最高15万或50万等适应多种不同场景的“零抵押”贷款。
同时,侯马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精微快贷”智能风控体系,整合个人征信、土地确权、经营流水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动态信用评估模型。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经理可实时采集客户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授信额度,实现“一户一策”精准匹配。客户仅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申请,即可完成从授信审批到资金到账的全流程操作,最快20分钟放款,彻底解决传统贷款手续繁琐、周期长的痛点。
夕阳西下,晚风拂过连绵的大棚,吹起服务帐篷前的党旗。分拣装箱的农户、穿梭奔波的客户经理、满载果蔬的货车,共同勾勒出夏日最美的丰收图景——在这里,金融“活水”顺着藤蔓流淌,润泽每一株秧苗。侯马农商银行的党建红辉映着果蔬绿,铺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完)
(张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