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0日电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强新兴领域“前沿阵地”、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架起志愿服务“连心桥梁”等有效举措,持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有力促进社会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建强“前沿阵地”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红色基石建好“桥头堡”。确立“11236”工作思路,通过以会代训、以训促干,构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全县157家社会组织、321家“三有”非公企业,分类建立台账,动态掌握底数,为扎实推进“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筑牢基础。红链领航激活“动力源”。出台《闻喜县金属镁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案》,开展“红色覆盖攻坚”行动,建立“县委‘两新’工委、县非公企业党委、山西银光镁业党委、链上企业党组织”的四级整体联动组织体系。分类推进链上级党组织建立,建立阵地、队伍、资金共建共享机制,成立党建联盟,激活新兴领域党建活力。在党建引领下,运城市镁产业政金企对接会于闻喜县举行,21家金融机构与41家镁产业相关企业参会,现场签约7项合作,签约金额达9.6亿元。双向赋能系紧“连心结”。打造“闻乡美好凝新聚喜”党建服务品牌,开展“四季暖新”活动,建设红色物业、便民服务友好场景,持续为新就业群体幸福“加码”。协调县物业行业党委、红十字会、桐乡商会、志愿者协会等依托10个工会驿站和17个社区服务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关心关爱服务。通过“服务促参与”,已有431人完成线上线下双报到,报到率达82%,实现从“行业个体”向“治理先锋”的角色转变。
激活“神经末梢”破解基层治理精细服务难题。健全治理体系,拧成协同联动“一股绳”。深化《社区工作者包联网格(小区)制度》,推动198名非“两委”主干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任专职网格员,实现服务力量直达基层。全县188个入住率50%以上的住宅小区中,已成立171个物管会、17个业委会,构建起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创新社区“两委”与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69名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相关职务,让治理链条扎根更稳、运转更畅。持续减负赋能,卸下基层肩头“千斤担”。开展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回头看”,健全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与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履职事项12类、协助政务服务42类,为基层松绑减负。聚焦21个软弱涣散村,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挂牌、村务公开等自查工作,梳理问题5个并督促立行立改,实现“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基层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及相关规范,基层负担明显减轻。加强队伍建设,培育治理攻坚“主力军”。完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梳理252名社区工作人员信息,为精准管理提供支撑。建立完善社区、行政村基础数据台账,实现治理数据动态更新、精准管理。全县配备社区工作者214名,超额完成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置标准,为10.7万余名社区常住人口提供着坚实服务。
架起“连心桥梁”深化凝聚服务群众实践探索。推进信访法治化,畅通民意“快车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部务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突出问题,明确县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县信访局的工作机制和流程。用好信访工作联席会、领导干部接访制度,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信访渠道人民建议征集指导,充分发挥信访工作“晴雨表”作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点亮民生“暖心灯”。采用“志愿服务+”模式,搭建全域覆盖、专业高效、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喜愿联心”县域志愿服务品牌。结合“文明集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扶老助幼、卫生健康、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吸引28000人次志愿者参与。通过项目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王健 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