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0日电 作为2025年山西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左云县红十字会聚焦群众应急救护需求,精心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以“理论+实操”的形式系统讲授心肺复苏(CPR+AED)、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急救技能,让专业急救知识走进群众生活。
精准授课:拆解急救“关键步骤”
培训以“实用、易懂、可操作”为核心,围绕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两大重点展开。讲师通过清晰的流程拆解,让急救步骤一目了然:从“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意识与呼吸→迅速呼救”的前期准备,到“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核心操作,每一步都结合图示与动作示范,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针对AED使用,讲师详细讲解电极片粘贴位置、语音提示跟随流程,以及“清除胸毛、擦干汗液”“避免在水中或金属表面使用”等注意事项,确保学员掌握“尽早除颤”的关键原则,理解AED“终止异常心律、恢复心脏正常电活动”的作用原理。
分类教学:覆盖不同人群“急救场景”
培训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急救需求,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气道异物梗阻这一常见急症,讲师分类讲解应对方法:对普通成人及青少年,传授“腹部冲击法”与“背部叩击法”;对孕妇、肥胖者等特殊人群,改用“胸部冲击法”;对婴幼儿,则示范“头低脚高位背部叩击+胸部冲击”的专属操作,强调“进食呛咳时先急救再送医”的原则。
同时,讲师特别提醒急救细节:实施冲击时位置需精准,每次操作后需检查梗阻是否解除,急救结束后无论患者状态如何,都应尽快就医排查气道或内脏损伤,让培训内容既专业又贴合实际场景。
民生导向:让急救技能“普惠大众”
此次培训是左云县红十字会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的具体行动,旨在打破“急救知识壁垒”,让更多人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培训中,学员通过模拟人实操练习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借助教具熟悉AED操作流程,在反复演练中掌握急救节奏与力度;讲师还现场解答“按压中断怎么办”“异物梗阻解除后是否需后续处理”等疑问,确保学员不仅“学过”,更能“用好”。
左云县红十字会表示,将持续推进急救培训民生实事项目,扩大培训覆盖范围,让CPR+AED、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技能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帮助更多群众树立“急救即救命”的意识,让专业急救技能成为守护生命的“通用语言”,为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救护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从课堂上的技能传授,到生活中的生命守护,左云县红十字会以民生实事为抓手,将急救培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这种“聚焦需求、注重实操、普惠大众”的急救培训模式,证明了通过系统教学,普通群众也能掌握专业急救技能,为各地以民生项目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完)
(曹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