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2日电 为破解电动自行车骑乘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突出交通违法问题,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公安交警打破传统执法模式,创新开展“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人人都是宣传员”主题活动,以“换位体验”推动违法当事人从“规则破坏者”向“安全宣传员”转变,将刚性法规转化为柔性引导,优化交通管理、培育文明出行。
创新执法:从“处罚教育”到“换位体验”
在左云县各繁忙路口,时常能看到手持警示牌的“临时交通安全宣传员”——他们并非交警工作人员,而是此前因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被查处的市民。不同于传统执法中单一的批评教育或处罚,左云公安交警在依法对违法当事人完成必要教育后,会主动邀请其担任“临时劝导员”,接过印有“正确戴头盔守法安全行”“电动自行车请走非机动车道”等提示语的警示牌,在安全区域对过往市民开展交通劝导。
从被动接受处罚到主动提醒他人,身份的转变让每一位参与者更深刻地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一开始觉得尴尬,站了一会儿就想通了,交警是为我们好。”因未戴头盔参与劝导的市民李先生坦言,这次体验让他真正明白“戴头盔不是麻烦,而是保护”;另一位因违规驶入机动车道参与活动的女士也表示:“自己犯了错再去劝别人,印象太深刻了,以后骑车肯定按规矩来。”
实效凸显:从“单向管理”到“共治共享”
这种“换位体验式”柔性执法,实现了交通安全教育的“双向赋能”:对参与者而言,沉浸式的劝导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反思教育,让规则意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同”;对被劝导的路人来说,市民现身说法的场景比单纯的交警宣讲更具说服力,成为直观生动的安全警示。
此举不仅当场纠正了交通违法行为,更打破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激发了市民主动维护交通秩序的内生动力。左云公安交警表示,创新执法的核心是探索“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新模式,通过柔性引导让交通参与者理解规则背后的安全价值,从内心认同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群众心中播撒下文明交通的种子。
长效推进:让“柔性”成为“平安”的温暖底色
目前,左云公安交警的柔性执法已成为守护道路安全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当地交警部门将持续优化执法方式,进一步丰富“临时宣传员”活动形式,让“安全出行,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更多市民心中。
从刚性执法到柔性引导,左云公安交警以创新举措将交通安全管理融入民生温度,既提升了执法效果,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各地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的交通管理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也为建设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注入了温暖动能。(完)
(曹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