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6日电 (杨佩佩)近年来,山西晋中榆社县创新实施“234578”城乡养老服务工程,形成了建设1个驿站、提供“七助服务”、服务N个老人的“1+7+N”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全县169家城乡养老服务站点(162个行政村、7个社区)、169个“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面向2万多名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坚持“两个原则”把准方向
榆社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民生诉求。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群众福祉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聚力解决城乡特困老人、独居老人吃饭难、生活孤独、无人照护等民生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便利的基本养老服务。
同时,坚持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民生难题。始终把务实可行、能操作、可持续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聚力探索财政负担小、群众花钱少、各方面都出力的措施办法,把城乡养老服务这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群众认可的事持之以恒办下去。
抓住“三项重点”推进工作
抓住三级干部主体。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加强顶层设计,分管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强化指导推动落实,乡村扛牢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系统联动,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合力。
抓住宣传发动关键。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解释养老服务政策,引导老年人自发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村(居)民广播、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发动子女为父母报名享受养老服务。
抓住安全规范底线。建立完善厨房管理、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等制度,严格做好食材采购、加工调剂、消毒留样、消防安全等工作。养老驿站全部安装监控,所有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每年至少免费体检一次,统一为参加服务人员购买50元/人的意外伤害保险。
区分“四种类型”分类施策
集体经营型。村委会、居委会利用自有闲置房产、日间照料中心等,就地就近聘用服务人员,自办自营,为入站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基本养老服务;委托服务型。村委会、居委会以合同形式委托辖区餐饮单位,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就餐服务。同时,配套活动室等功能设施;合作拓展型。职能部门、村居委、协会和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提供拓展延伸服务;抱团互助型。针对偏远村、自然村常住老年人较少的实际,以本村亲朋好友、邻里互助支持为主,建立居家互助式养老服务点,开展“抱团式”养老。
实行“五个一点”支撑运转
“财政支持一点”。争取省民政厅2024年补助280万元,实施6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部分养老驿站提档升级项目,71个村采暖设备、113个村监控设备、51个村移动助浴设备、147个村理发套装助洁设备,117村餐具灶具设备配备全面提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完成新建4个日间照料中心;县财政每年配套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善硬件设施;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24年新建、改造农村养老服务中心8个。
“集体自筹一点”。村居集体投入必要资金,保障养老驿站水、电、暖等开支,统筹整合光伏收益直接到村资金,保障厨师、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工资。
“个人负担一点”。按照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收取服务费用,鼓励引导老年人子女尽孝代缴,更好保证养老服务常态化、可持续。
“自力更生一点”。各村利用机动地、空闲地,自建“菜园子”,供应驿站助餐使用;收购老人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抵扣餐费;鼓励老年人参与帮厨、打扫、杂工等力所能及的劳动,给予报酬或积分兑换奖励。
“社会捐赠一点”。常态化开展捐赠活动,积极争取在外乡贤、能人大户、爱心人士、本地企业、帮扶单位等捐款捐物,利用清明返乡、重阳时节等,加大宣传引导,推进捐赠工作深化,2023年至2024年累计折资300余万元,全部用于养老驿站运营。
提供“七助服务”满足需求
坚持以助餐为主,创造条件有序提供助医、助浴、助洁、助行、助乐、助急等服务。
助餐服务。把让老人吃热乎饭、吃可口饭作为首要任务,每天提供一日三餐、定点用餐,按需扩展到上门送餐;重点抓住厨师这个关键,厨师、保洁优先聘用夫妻二人,更好地提升稳定性,减轻成本压力。
助医服务。依托村、社区卫生室,建立老人健康档案,提供基础诊疗、保健宣传、护理辅导、指引就医等服务;县医疗集团巡回开展基层义诊、上门问诊等服务。
助浴服务。利用村(居)集体改造建设的洗澡间或移动助浴设备,定期提供洗浴服务。
助洁服务。配备洗衣机、理发套装等,定期提供衣物、被褥清洗和义务理发等服务。
助行服务。民政、残联等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配置发放辅助器具,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工作队员等免费提供水电费、手机费等代缴代办服务,有条件的扩展到代购物品、接送陪同等服务。
助乐服务。宣传、文化部门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村(居)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助急服务。乡村两级协助安排救助车辆、报警呼救、联络家属等应急服务。
实现“八个成效”保证成色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榆社县“七普”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21.1%,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全面推行城乡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和文娱、交际等精神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消除子女外出的后顾之忧。养老驿站启动运行后,外出就业、务工子女可以通过代缴服务费的方式,保证留守老人享受“七助服务”,通过视频监控实时了解老年人生活情况,从而放手在外创业打拼。
拓宽就近就业的增收渠道。全县169个服务站点共吸纳就业350余人,人均增收近2万元。食材采购、运输流通等也间接促进就业增收。
搭建反哺桑梓的桥梁纽带。每逢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各村(居)委邀请返乡能人、贤达人士在养老驿站免费就餐,加深对养老服务的了解,积极献计献策、出钱出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密切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通过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工作,干部充分了解民意、积极回应关切,想方设法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响应号召,积极支持参与,呈现出干群同心、双向互动、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凝聚基层组织的战斗合力。积极构建“党建+养老”和“党组织引领、村社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格局,促进党建与养老服务融合,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渠道进一步拓宽。
开拓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鼓励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网格员、志愿者等参与养老服务活动,投身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党建引领更有力度、惠民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深度。
营造孝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深化“双服务双报到双包联双评价”机制落实,开展防电诈“敲门行动”、健康讲座、矛盾调解等爱心活动,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完善落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加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