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山西500千伏忻州北输变电工程实施“一塔一图一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16:31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8日电 8月初的晋北,群山叠翠。近日,在位于恒山的500千伏忻州北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上空,一架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巡航,高清镜头实时回传的画面显示塔基周边的土地和植被状况。“任何对环境的扰动都逃不过无人机的‘眼睛’,在生态敏感区施工必须毫厘不差。”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环保水保专责梁亮紧盯着屏幕说道。作为山西电网规划的重点项目,这项将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四市七县(区)串联起来的输变电工程,在生态敏感区创新实施了电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作业人员应用流动式起重机组塔。吕祺 摄

  忻州北输变电工程施工难度大:新建线路折单长度552.8千米,线路穿越恒山防风固沙区、五台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3处生态敏感区。面对生态保护与工程进度的双重挑战,项目部提出“一塔一图一方案”精细化管理模式。

  “生态敏感区内有100多基塔,每一基都要精细施工。”业主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张枫指着忻州北输变电工程恒山段的施工图纸介绍。针对塔基周边易出现的施工扰动、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难题,项目部为每基塔量身定制专属方案:在塔基选址阶段精准规避滑坡和水土流失高风险区域;严格限定施工范围,完工后采用表土剥离、分层回填等复耕技术;针对跨越滹沱河、清水河等12条河流的46基铁塔,精确计算基础深度,严控施工窗口期,避开汛期作业。

  面对施工区域面积大、高风险作业较多的实际,忻州北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构建了“无人机巡检+反违章管理”的立体防护网。8月14日上午,在一基铁塔组立现场,施工现场班班长在站班会上对当日任务、作业过程风险源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并将这些信息上传至“e基建”2.0数字化管控平台。与此同时,一架无人机在50米高空巡航。机载高清摄像头如同“天眼”,对下方数十米高的铁塔组立作业面开展360度全景扫描。无人机实时拍摄的画面通过地面的智能布控终端同步传输至100千米外的国网山西建设分公司远程监控中心。“过去靠人工巡检,存在视线盲区。如今无人机的‘天眼’覆盖全场,让隐患无处遁形。”现场安全员张涛介绍。

  在质量把控方面,忻州北输变电工程以创国家优质工程为目标,实施全链条精细管理。该工程在设计阶段运用数字化三维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帮助施工人员提前预判风险、优化作业流程;对材料设备实施溯源管理,确保“出厂必查、进场必检”;在施工阶段推行“首基试点+样板引路”模式,严格执行“三级质检+监理双把关”机制。“每道工序必须遵守班组自检、业主项目部复核、国网山西建设分公司终审的流程,监理人员全程旁站,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始终保持100%。”该工程业主项目部质量专责赵宁波介绍。

  国网山西电力智慧监理平台在忻州北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成为助力项目高效运转的“中枢大脑”。该平台集成了工程质量、安全、环保水保等模块数据,将最小施工作业单元细分为5部分、26个场景,并生成对应的标准化工卡。“现场监理人员通过智慧监理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实时填报工作信息,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和旁站记录。所有操作痕迹永久保存、不可篡改。”监理项目部资料员魏建栋介绍,“平台可对班组违章和监理履职行为精准‘画像’,让考核更客观、高效。”

  截至8月22日,忻州北输变电工程已浇筑超50%的基础,组立铁塔52基。工程投运后,可满足晋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需求,为大型电源及新能源项目接入电网创造条件,提高山西电网外送电力的整体能力。(完)(赵亚男 师春阳)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