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基层干部被各种繁琐的事务缠身,“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5+2”“白加黑”已成为工作常态;文山会海、各类名目的督查检查考核,疲于应付从而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中;过度留痕管理,整不完的档案、填不完的台账报表、写不完的总结汇报,无暇顾及实际工作的落实,广大基层干部叫苦不迭……近期,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纠“四风”、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基层干部送来了“甘霖”,让基层治理能够回归本源,提升效能。
基层减负,就是要让干部有更多机会“听民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干部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疾苦,才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通过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跳出文山会海的桎梏,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走访调研察实情上。要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走进学校,调研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走进社区,收集居民对物业管理的意见,化解矛盾。让基层干部能够在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筑牢党群干群“连心桥”。
基层减负,就是要让干部有更多精力“谋发展”。“发展是解决基层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通过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精心谋划。要摸准经济转型发展方向,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让“老资源”变成“新产业”;要聚焦民生改善痛点补短板,推动民生项目顺利推进,把“群众盼”变成“马上办”;要规划长远谋未来,把“应付当下”变成“长期规划”,摆脱临时任务裹挟,推动良性循环。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地聚焦产业发展、专注民生改善、谋划发展蓝图,真正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基层减负,就是要让干部有更多干劲“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层事务繁杂琐碎,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扑下身子,用心用情,真抓实干。要通过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挣脱过度留痕的枷锁,要紧扣政策把“文件要求”变成“实地成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把“呼声诉求”变成“满意答卷”;要聚焦项目推进节点,把“规划图纸”变成“现实图景”。让基层干部沉到一线察实情,甩开膀子干实事,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推进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把更多的干劲投入到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用不折不扣的落实成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供稿: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