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9日电 题:“我的校长出书啦”:教育与文学的双向奔赴
中新网记者范丽芳
“刘校长,我在网上买了《平遥话》,可否签个名呀?我要‘TO签’。”
“刘校长,书中提到的几个平遥方言,是不是我给你的灵感呀?”
……
新学期伊始,重返校园的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校(以下简称“太原十一中”)师生发现自己的校长刘伟波“解锁”新身份:8月21日,刘伟波创作的长篇小说《平遥话》正式发布。开学再见面,大家津津乐道,“与有荣焉”。
作家张平为该书作序也称,“给一个中学校长的长篇文学作品作序”是第一次,并评价该书“应该是山西文坛近年来长篇小说领域一个重要收获,是一部极具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
“我有一个梦”:从古城故事走出的作家校长
谈及最近的经历,刘伟波依然觉得不真实:“写作和出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无论身在何处、身任何职,从未放弃过为之努力。”
刘伟波是晋中市平遥县人,童年在平遥古城里度过,闲时常听老人们讲祖辈的故事,这些故事连同这座千年古城,为文学爱好者刘伟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不竭的动力,并助其在多年后创作出《平遥话》。
作为一名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刘伟波同样了解梦想之于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意义。2023年2月担任太原十一中校长后,他和学生同吃食堂,和老师散步谈心。“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老师们信心不足,学生们动力不够,大家需要一个共同的梦想,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刘伟波说。
对外,与强校联合,建立教学研讨、行政管理、学生交流等沟通机制;对内,重塑工作流程,改变教育理念,各部门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让老师知道好的教学是什么,让学生知道自己也不差。”该校担任班主任的地理老师李妮妮说,大家的信心提升了,积极性也被调动了。
努力的成效显著。2024年,该校提档线较上年提高4分;2025年又提升30分。
“我有一方讲台”:让文学温度浸润知识课堂
拥有一名作家校长是什么体验?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成晓燕告诉记者,“是课本知识+”。刘伟波常利用闲暇时间面向师生举办讲座。
当化学课本提到金属稀土,刘伟波就结合其国家战略资源属性,分析国际形势;当山西因《黑神话:悟空》火出圈,刘伟波就讲古建及背后的历史故事;歌手刀郎的歌词也被刘伟波作为解析对象,延展出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
学校政教处主任张晔说,刘伟波也常鼓励各科老师分享知识点背后的知识。借着电影《奥本海默》的热度,物理老师和学生分享教科书里的原子弹原理;借着人工智能的热度,电教老师普及DeepSeek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正如一句名言说:所谓人才,是那些精神浩瀚、思维活跃、思想勤奋的人。刘伟波说,学生先得知道为什么而学,然后再去学,“教育和文学一样,其主体和根本都是人,殊途同归”。
“我有一份信念”:润物无声终有回响
新书发布后,刘伟波常被问“写作是否影响学校管理工作”,“这种影响应该是正向的。”
担任校长以来,刘伟波的多数周末在学校度过,加上周中的夜班,他有了更多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并时常鼓励师生多阅读,“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不能是‘爽文’、短剧、游戏,而应该是文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具有辨别对错、美丑的能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2023年6月,参加完高考的几名学生相约返回学校打扫教室,拖地、擦黑板、整理课桌,并向校长刘伟波郑重道别。
“有个孩子说,‘我们没能给学校留下什么,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听了后就忍不住流下眼泪。这大抵就是教育的意义,无论分数高低,希望每个孩子带着温暖走向社会。”刘伟波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