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日电 近日,“长城两边是故乡”偏关古城非遗集市系列活动精彩启幕。活动覆盖南门广场、财神阁、万府街口等多个场地,以“非遗展示+互动体验”的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现偏关非遗与古城风情,吸引大批市民与游客参与。
在偏关县图书馆一楼,由偏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牵头,由该县民间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工作者们组成,展示项目涵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非遗手工体验、非遗作品展示,将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技艺与现代展陈手段相融合,让人们身临其境,去触摸、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打造“可观、可触、可带走”的沉浸式文化空间,成为游客假期和周末休闲的打卡点。同时通过对这些非遗全方位的展示,让偏关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及深度的传承。
走进展示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剪纸屏风《鱼莲戏龙睛》,其作者正是忻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偏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爱荣。该作品在2024年3月山西省龙临福地剪纸作品展中斩获三等奖,细腻的技法与鲜艳配色令游客连称“震撼”。此外,作品《勤政廉洁》在中国潼关全国邀请展中荣获优秀奖。
现场,张爱荣还向直播间主持人示范剪纸技巧,将近一刻钟的时间,其精湛的剪纸技艺就赢得了主持人及直播间网友的惊叹。
“过去在乡村作坊,大家只能隔着柜台看,现在可以亲手剪、亲自绣,传统手艺一下子‘活’了。”张爱荣介绍,展区日均接待访客300余人次,游客占比超过一半。除剪纸外,游客还可体验刺绣香囊缝制、泥塑“老牛湾娃”上色,感受每一项技艺的“前世今生”。
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文创中心已与图书馆“书画展览区”实现联动,形成“看展—学艺—交流”的完整闭环。“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图书馆藏及地方文献专柜,把非遗故事、口述史整理成电子资源,让传统文化‘留得住、带得走、传得开’。”
据介绍,就在今年“五一”期间,非遗展示区作为“古关新韵·春潮和声”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一个展示内容,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如今,张爱荣等5位代表性传承人已与县内景区、民宿达成合作协议,将剪纸元素融入,实现“非遗+旅游”的深度嫁接,助力偏关打造“北方桃花源”全域旅游金色IP。(完)(偏关县供稿)